#美国终止政府停摆危机 美國政府停擺總算收場,但麻煩才剛開始——那些被拖了一個多月的經濟數據,馬上要集中砸向市場。
這波延遲發布,就像往金融市場扔了顆定時炸彈。沒人知道拆開後是利好還是利空。
根據 BlockBeats 11 月 11 日報道,隨着政府停擺局面明朗,被積壓的關鍵經濟報告即將密集登場。首當其衝的是 9 月就業數據。摩根士丹利那邊的經濟學家估計,最快本週五見,也可能拖到下周前幾天。
就業數據向來是市場情緒的風向標。拖了這麼久,交易員們眼巴巴等着從數字裏讀出點經濟走勢的信號。
更棘手的問題還沒來。
最壞情況下,10 月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和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PCE)可能直接發布不了。PCE 是联准会盯得最緊的通脹指標,這要缺失,政策制定就等於少了半只眼睛。
就算勞工統計局硬湊出 10 月通脹報告,經濟學家也不看好:趕工出來的數據質量堪憂。發布時間再晚點,對市場分析來說,時效性基本歸零,跟事後諸葛亮差不多。
問題來了——9 月就業報告推遲,10 月通脹數據懸空,联准会要不要在下次會議繼續降息?關鍵參考依據全都缺位。
市場本來就神經敏感,這種"殘缺版"數據一公布,波動肯定小不了。投資者得盯緊後續發布節奏,畢竟數據一偏,倉位跟着抖。這輪數據衝擊,得提前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