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敏騙走 13 萬中國投資者 430 億人民幣,倫敦 9 月 29 日開庭審理

英國司法史上規模最大的加密貨幣洗錢案,即錢志敏(又名 Yadi Zhang、Huahua)6 萬枚比特幣洗錢案,將於 2025 年 9 月 29 日在倫敦南華克刑事法庭(Southwark Crown Court)正式開審。案件涉及 13 萬名中國投資者、高達 430 億人民幣的非法集資資金,並牽出跨境加密貨幣轉移與龐氏騙局的驚人細節。

從龐氏騙局到鏈上洗錢

根據財新報導,2014 至 2017 年間,錢志敏以「天津藍天格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名義,銷售高收益「投資理財」產品,承諾「穩賺不賠」,吸引約 13 萬人投入資金。

她以典型的「後金還前金」龐氏模式運作,三年間累計非法集資 430 億元人民幣。

2017 年中國頒布加密貨幣禁令後,錢志敏迅速將資金兌換為 6.1 萬枚比特幣,並潛逃至英國倫敦。英國警方在 2018 至 2021 年間,陸續在其同夥手中查扣這批比特幣,當時市值約 67 億美元。

主犯落網,審判將啟

2024 年 4 月,錢志敏在英國落網,被控兩項洗錢罪,指控她在 4 月 23 日或之前持有並轉移非法加密貨幣。

與她同案的男子 Seng Hok Ling 亦被起訴,但他對「在明知或懷疑是犯罪財產的情況下參與洗錢安排」的指控表示無罪。

錢志敏的律師則表示,她否認所有指控,並將在審判中積極為自己辯護。

受害者跨境追討的艱難之路

雖然涉案比特幣已被查扣,但對 13 萬名中國投資者而言,追回損失仍面臨重重挑戰:

法律程序複雜:英國的犯罪所得民事追繳程序要求受害者自行提交投資證明,並追溯鏈上資金流向

跨境司法互助受限:中英之間的司法協作依賴條約,資訊交換速度有限

加密貨幣技術門檻:鏈上追蹤需專業技術,增加維權難度

法律與技術的雙重障礙,意味著受害者的索賠之路可能曠日廢時。

案件影響與關注焦點

該案不僅刷新了英國加密貨幣洗錢案件的規模紀錄,也凸顯了加密資產在跨境資金轉移與洗錢中的風險。

隨著 9 月 29 日開審在即,市場與法律界將密切關注:

1、英國法院如何處理龐大規模的鏈上資產證據

2、中國投資者能否透過國際司法合作追回部分損失

3、此案是否將成為未來加密貨幣監管與反洗錢制度改革的關鍵案例

结语

錢志敏案集龐氏騙局、跨境洗錢與加密貨幣轉移於一身,涉案金額與受害人數均為罕見。隨著審判臨近,這場「6 萬枚比特幣」的司法攻防戰,或將成為全球加密貨幣監管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