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Haotian|Web3DA
vip
幣齡 6.7 年
最高等級 2
用戶暫無簡介
這兩天 $ICP 的討論聲音多起來了,但從一些 ICP 社區 OG 和開發者的聲音中讀到了“赳赳老秦 复我河山”的悲壯感:
藏著 ICP 技術領先但卻不被市場價值發現的無奈,
藏著世界計算機宏大敘事願景隨幣價跌落神壇後的落寞,藏著孤注一擲要抓住這波敘事窗口翻盤的野心。
我沒太多複雜情感,剩下的讓他們來補充吧:
ICP-14.64%
查看原文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Yogurtvip:
所有都取決於市場制造者,如果他們有不當行爲,價值將爲零
僅圍繞x402協議原生性所做的擴展開發就已經很多個了,在 @BNBCHAIN 生态主流的除了 @pieverse_io 的新發行穩定幣方式,還有 @b402ai 的Relayer中繼層方案:
B402協議的核心創新,是構建了一個達成交互信任的Relayer中繼層。
來,我給大家捋一下實現邏輯:x402協議需要EIP-3009的一次性授權機制,但BNBChain上的BEP-20代幣壓根不支持這個標準。
怎麼辦?Base的答案是“用原生USDC”,Pieverse的答案是“發個新穩定幣”,而B402的答案是——“加個中間代執行層”。
具體而言:在B402上,Agent只需要發一個簡單的支付指令,表達支付的意圖,接下來的髒活累活都交給Relayer。
它先調用USDT合約的Approve方法獲取授權,再執行Transfer轉賬,然後把這些鏈上操作的結果打包成一個符合x402標準的“支付證明”,最後把這個證明提交給Facilitator完成最終結算。
當然,既然是中繼層服務,實現了Base鏈能做的原生方案,自然也能加上Base還沒法做的事。
比如,他可以把以太坊基金會打造的ERC-8004代理身份協議也集成進去,每筆通過B402的交易都帶著Agent的“身份證”,Agent支付的信息會全部上鏈、可驗證、可追溯。
另外,Relayer架構還能帶來另一個好處:全資產兼容。相比Base只支持原
USDC-0.01%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冥冥之中x402協議其實是比特幣閃電網絡的使命延續:
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使命:讓無縫使用加密資產支付成為現實;
1)底層技術架構高度類似:
閃電網絡:鏈下狀態(P2P通信)通道+鏈上最終結算
x402:鏈下協議通道(HTTP 觸發)+鏈上即時結算
本質都是“鏈下協調+鏈上確權”的混合結構,无非閃電網絡是先鎖錢後算帳,x402是每次都算帳。
2)一些關鍵性的差異點:
1、資產管理模式:閃電網絡要開通道、鎖資產,每次開關都會消耗成本;x402無需鎖定,Facilitator直接代付,每次都是獨立結算幾乎無磨損。這讓閃電網絡的入門門檻較高,而x402通過Agent支付實現了無感。
2、流動性管理複雜度:閃電網絡雙向通道會耗盡,需要Splicing(通道拼接)等複雜機制再平衡,因此會Hub節點會趨於中心化壟斷;x402直接把流動性壓力轉嫁給了Facilitator,同理,有補貼有市場佔有率的大玩家會控制市場。這種把支付便利性成本轉嫁給中間層的處理方式勢必會趨向中心化。
3、生态擴展空間:閃電網絡綁定UTXO結構,其HTLC、路由、通道管理在單鏈上已經夠複雜,若擴展到多鏈環境挑戰巨大;x402作為開放框架和協議,天生為多鏈繁榮而設計,只要支持EIP-3009或等效機制就能快速接入。x402用開放協議標準和多鏈實現的模式,比閃電網絡的單鏈深耕推進起來更快;
4、服務對象:閃電網絡服務對象是“人”
BTC-0.3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大家可否“認真”想過一個問題:
為什麼Crypto的一極(CEX)在瘋狂上演“搞錢角度”的饕餮盛宴——慈善概念幣、中文Ticker、名人喊單、Alpha積分撸毛、Perp Dex刷量大戰,各種花招層出不窮;
而Crypto的另一極(鏈上)卻突然爆發出一波接一波的技術創新浪潮——x402生態、ICP的Caffeine、nof1/nofx的AI Arena、預測市場衍生品、GameFi/SocialFi等等,各種硬核玩法齊頭並進。
真的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嗎?
更耐人尋味的是:為什麼這種撕裂般的分化,恰恰在1011黑天鵝事件後變得如此泾渭分明?
一邊是流量至上的吸血式狂歡,另一邊是闷頭搞建設的價值沉澱。
說白了,這不是巧合,而是選擇:當存量博弈陷入絕境,有人選擇在廢墟上繼續榨取最後一滴血;有人則選擇在廢墟之上重新起高樓。
問題來了,你站哪一邊?
ICP-14.64%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昨晚熬夜體驗 @caffeineai ,盯著螢幕上那個用自然語言生成的完整dApp,我突然意識到x402支付協議+無代碼應用的強大組合,真的會改變Crypto:
設想一下:你用Caffeine生成一個“AI陪聊、諮詢+訂閱付費”的應用,可集成x402協議實現自動付費,這個Agent就可以自主運營數年。你只需要給他定義一套內容生成邏輯並設定收入動態調整定價策略,他就成為一個完全自治的商業實體來幫你賺錢啦。
想想看,這會改變什麼?至少創作者經濟的“超級個體”時代要提前來臨。
原本寫個小程式,開發運營要組團隊不說,對接Stripe支付網關抽一筆費用,租AWS伺服器少一筆錢,做用戶成長投流廣告費又高得離譜。
現在10分鐘生成一個dApp,充值小額啟動資金,內置x402協議自動收款,基本就可以開張營業了。
當然,以上目前還有不少YY成分,實踐中肯定會遇到許多難題。
但令人驚訝的是,就在x402協議這個即將打通Crypto支付和網路商業模式的載體正當紅時,又一個能用AI自然語言生成完整On-chain應用的AI平台也轟動出圈了。
這真的只是巧合嗎?
非要說x402協議的落地困境,一定是因為有支付協議但缺乏實際應用場景:
你可以說美國人習慣了刷信用卡的成熟商業體系,根本沒有Crypto支付的立足之地,你看到滿屏都在炒Facilitator和Launchpad等基建遊戲,又批評Crypto只會產生
ICP-14.6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JOHAR09vip:
1000倍的氛圍 🤑
查看更多
我們這個圈子真是越來越奇怪了:
1)明明頒獎是媒體的事,卻被交易所攬過來自己搞;
2)既然貢獻的定義本身就帶有主觀性,直接坦率說是“XX交易所貢獻獎”不就好了,卻又標榜成行業貢獻獎;
3)他們作為個體能成為宇宙第一大所的座上賓,不論何種“方式”都值得尊敬,無可厚非;
4)各位看客包括我在內,為什麼看到那張圖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但除了固化自己“行業本就如此”的認知外,也都只能談笑間任他爾爾。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不得不說,屬於SocialFi、GameFi賽道的builder們的黃金時代來了!
x402帶來的以支付爲終點的結算消費模式,可以讓一些SocialFi擺脫純Tokenomics激勵的Ponzi困局,也能讓GameFi增加Play to Earn的可持續性。
爲什麼?我就說一點,因爲Person to Person 的遊戲邏輯和Agent to Agent 大爲不同,人需要被持續激勵,總是想套利,會審美疲勞,而Agent的交互可以給予真實的服務價值,可以以更低的預期更長期的陪跑....Agent 唱主角,Tokenomics就可以達成“去人性化”,讓整個系統更加穩定和可持續。
過去,SocialFi和GameFi失敗的原因就一點:沒有滿足原生、無摩擦、高頻、低成本的“微支付”基礎設施。
現在,x402帶來了!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很多人沒意識到,這一輪x402賽道崛起其實是上一次AI Agent熱潮的延續,但更多人是害怕,這一輪x402賽道還和上次AI Agent一樣一地雞毛。這背後的演變邏輯,你需要搞懂:
1)上一波AI Agent是一次“AI MEME”僞裝下的AI Agent應用資產發行遊戲,留下了遍地屍骸的沒有意義的幣,但卻給行業完成了一次痛苦但有必要的用戶教育,讓大家認識到沒有真實應用場景支撐的AI Agent壓根沒有未來。
所以這一次,x402帶着Agent Pay這個無法證僞的剛性需求來了。
2)上一波AI Agent也做了很多技術嘗試和突破,除了在AI 聊天Bot人格化的嘗試外,還在AI自主化管理資產,AI 多模態協作標準、AI 融合DeFi的Trading交易,包括TEE+AI Agent,ZK +AI 驗證,以及適配AI Agent的DA、Oracle、Interoperability等等功能補齊,但最終基本都宣告暫時性“失敗”了。
所以x402給了一個完全做減法的範式,讓Agent只做“支付”一件事就好了,其他都交給那些技術性能很牛逼但是但是找不到PMF路線的公鏈即可;
3)上一波AI Agent熱潮誕生的基礎只有AI 人格化聊天和一些極簡的交易特性,那個時候還沒有MCP、A2A、AP2、ERC-8004、x402等跟成熟的價值交換標準。而這些協議的出現,直接讓Agent之間的互操作性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無論是預測市場衍生品方向,還是AI大模型競技帶火的AI Trading方向,兩條看似獨立發展的敘事路徑,最終都會匯流到x402賽道形成交匯,成爲“Agentic-GameFi”統一分支。
前者讓Agent參與預測市場概率博弈,後者則讓Agent在實時博弈中驗證和進化交易能力。都有GameFi的味兒!
萬流歸宗,一切皆入x402。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發現不少技術社區裏就x402協議的實現細節爭論的不可開交,諸如EIP-3009的實現方式和安全性,Facilitator的中心化風險,以及跨多鏈跨web2的支付終端復雜性....探討技術問題很好,但就此唱衰的邏輯我看不懂:
這是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我們得釐清楚一個基本事實,x402到底是什麼?
它是Google聯合Coinbase等60多家機構制定的一個AI支付“遊戲規則”,是一套協議規範。所以,它壓根不是一個成品,如果鑽到技術細節裏批鬥,恐怕輕易就被證僞和拍死了。
你見過有人因爲HTTP/1.0有性能瓶頸就否定整個互聯網嗎? 你見過有人因爲TCP協議存在丟包問題就說網路通信是僞需求嗎? 也許當時有人,那他們應該來當下的互聯網盛世看看👀
標準的意義從來不在於它有多完美,而在於它:定義了方向。
x402現在存在的那些技術問題,恰恰證明了這個賽道還處於“規則制定”的早期階段。規則定下來了,具體怎麼實現、怎麼優化、怎麼打補丁,那是後續生態參與者要幹的活兒。
換個思路想:每個技術復雜問題背後,都是一個生態卡位機會:
Facilitator中心化? 去中心化驗證者網路,以及 @eigenlayer 構建了許久的AVS驗證模型不就派上用場了?
支付原子性存在安全風險?那智能代理合約托管、預設條件釋放、合約管控、超時回退等等一系列用協議組合解決信任問題的方案豈不都有發揮空間?
客戶端集
EIGEN-1.1%
FLOCK-6.66%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EX之間的競爭永遠都那麼思路清奇:
原本以爲是一次嚴選創新代幣的Alpha平台大Show,結果卻殺來了大興內盤的MEME流水線狂歡;
原本以爲是一次透明化上幣費的友商倒逼革新,結果卻等來了各懷鬼胎的“xx人生”大戲;
原本以爲是一場洞察x402賽道大勢的奪標血戰,結果卻盼來了一場“人才挖角”鬧劇。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又按捺不住要分享了,@monad 愣是把Tokenomics升級成了Emotionics(情緒經濟學),用神級營銷策略,撩撥的人的情緒。
領個空投都要開三天的箱子,每天3個,而且效果酷炫。難怪,有朋友說,Monad是被公鏈耽誤的鏈遊公司,“開空投”特效也忒炫酷了!感謝,感謝!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目前x402賽道的爆火,“天時”、“地利”已備,只差“人和”了:
天時:中美關稅大戰有“握手言和”的跡象, $BTC $ETH $SOL 三駕馬車開始企穩回暖。大盤穩住了,利於甚至催化鏈上創新賽道的湧現;
地利:x402賽道只是上一波AI Agent Wave的延續,谷歌、Anthropic等web2AI貢獻的MCP、A2A、AP2等協議基礎+x402協議的支付網關支撐+未來一大批待就位的基建補位和技術創新,成了賽道爆發最強根基;
人和:首先,Bs的“迷之基建”,Bn的“自囚之困”,Ok的“憋之大招”,成了鏈上創新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縱觀整個輿論衆生相也是,以爲只是MEME一波流的車頭,盯着技術細節挑刺的Devs,以及趁機蹭概念發廣告的項目方...
看似IQ250,實際上都在各自爲戰的分散軌道上,只差一股洪流形成“合力”將全部人集體卷入了。
BTC-0.37%
ETH-0.77%
SOL-1.09%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rypto行業每個敘事浪潮下都會催生一個代表性數據平台:
-DeFi → DeFi Pulse
-銘文 → Mempool
-AI Agent → Cookiefun
-x402 → x402scan
眼下,@x402scan 正在遭遇龐大的 Alpha hunter “DDOS攻擊”,因爲:
-監控在上邊正在發射的新項目;
-觀察過去增長的交易數、交易量、買家和賣家數量;
-分析頭部Facilitators的處理能力基本面;
-挖掘真正產生價值和流量的基礎設施設施供應方。
當然,每段Crypto浪潮下都有各自的“晴雨表”:
-DeFi 時代→ TVL (總鎖倉價值);
-銘文時代→ 網路擁堵程度;
-AI Agent 時代→ Mindshare;
-x402 時代→ TPV (Total Payment Volume,總支付量)。
當然,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數據曲線必定會曲折坎坷。
最重要的是,它能完成趨勢來臨混沌前期的“信心面”建設!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再來談一談爲什麼x402協議能火起來?我盡量照顧到IQ50和IQ200的所有大家夥們:
1)HTTP 402狀態碼是一個沉睡了30年的老共識,像門神一樣告訴一切網站爬蟲,你需要付費了,這順應了AGI的大勢。
想想看,當人人配備AI Agent助理的時候來臨,沒有真人去訪問網站了,傳統網站的廣告商業模型就會被擊碎,而x402的付費通道恰好彌補了這個空缺;因此,x402不是僞需求,可連接web2+web3,市場想象空間足夠大;
2)上一波的AI Agent大家在炒AI Agent自主化的故事,這意味着AI要自主管理私鑰,控制資產,調度一系列復雜的區塊鏈交易環境,這樣做技術上太復雜且風險很大。
x402協議爲AI Agent打開了一個新的思路,直接讓AI Agent管業務的事,在上遊封裝一層“付費即訪問”的區塊鏈通道就好了,這樣AI Agent面臨的一系列復雜問題就只剩下一個:支付,技術邏輯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先熄火的AI Agent熱潮可以接着奏樂,接着舞了!
3)其實,像不像“銘文”根本不重要,銘文過去的歷史Fomo邏輯只是形象告訴大家 龍一、龍二是誰,賽道會發生哪些技術迭代和演變,散戶、開發者、項目方、交易所圍繞x402敘事可發揮的空間在哪裏,僅此而已。
所以,順着邏輯,PING就是 銘文時代的ORDI、AI Agent第一波的GOAT,他們,其實都是純MEME,最大的價值就是開創
ORDI-13.7%
GOAT-3.0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我們正在走一條熟悉的路:
2023年的BTC生態銘文潮,前後持續了三波,從Ordinals協議的橫空出世,BRC20標準帶來了 $ORDI 的萬倍財富效應,再到ARC20、SRC20、Runes協議,還有後來的RGB、RGB++,BTC鏈上資產發行的故事,那個被戲稱黃金上雕花的時代,整整持續了一年;
2024年的AI Agent MEME潮,從去年10月 $GOAT 湧現算起,持續了差不多3個月,緊接着ACT、ai16z、AIXBT、ZEREBRO、ARC等一衆AI Agent標準、協議、應用等各類代幣排隊登場,直接帶火了一輪屬於Solana的MEME Season;
2025年的x402協議AI infra潮,從年初MCP、A2A協議起始,直到9月份Google推出AP2協議,一堆項目或蹭或Build爲了AgentFi經濟的到來添磚加瓦,但誰曾想這場蓄勢已久卻始終不溫不火的敘事,竟被一個新鮮出爐的MEME $PING 給徹底點燃了;
時機剛剛好,AI Agent的下一個篇章要開始了。
發現沒?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敘事演化進程,所以會不會產生一段熟悉的“造富”佳話呢?
BTC-0.37%
ORDI-13.7%
GOAT-3.05%
ACT-0.3%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x402賽道已經發生的幾種“奇怪”聲音:
1)IQ200的人瘋狂吐槽和謾罵,就一個AI Agent支付協議,爲什麼和發幣扯上了關係,一個簡單的Transfer功能,一羣智障在FOMO什麼?
2)IQ100的飢渴獵手,高喊新的敘事季來臨, $PING 是龍一可以類比銘文時代的ORDI,一堆x402相關代幣正在徐徐到來,牢牢鎖定“深圳幫”的一舉一動,搶錢時代到來了。
3)IQ50的人懵逼的小散戶在懵逼的問,龍二在哪裏Mint?爲什麼我打的BSC X402澆了?x402Scan上怎麼有項目打了錢不給幣?怎麼這麼多騙局....
ORDI-13.7%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熱門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