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深度分析】PTT 熱議:台灣幣圈比四年前更冷清?金管會、交易障礙與社群遷移的真相
(來源:PTT)
一則「台灣幣圈比四年前更少人嗎?」的 PTT 貼文引發熱烈討論,揭露台灣加密貨幣生態系統的深層變化。從金管會的嚴格監管到交易平台的風控障礙,再到社群平台的遷移,台灣幣圈正經歷著結構性轉變。然而,數據顯示年輕投資者仍在大量湧入,只是他們選擇了不同的參與方式和交流平台。
PTT 幣圈板人氣銳減:現象背後的多重因素
9 月 10 日,一位網友在 PTT 發文表示:「台灣現在的幣圈人數比四年前少嗎,還是只有本板人數變少,現在只剩二十多人,真是不可思議,四年前這個時候,應該有破百吧。」這一問題引發了大量回應,揭示出台灣幣圈生態的多重變化。
· 金融監管:「加密沙漠」的形成
(來源:PTT)
多位網友將 PTT 幣圈人氣下滑歸因於台灣嚴格的金融監管。一位網友直言:「台灣快變加密沙漠,連入金都困難重重」,另一位則表示「當初我就說金管會管幣圈,穩了,穩死了」。
這些評論反映了台灣金融監管對加密貨幣市場的實質影響。金管會近年來對加密貨幣交易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措施,包括要求交易所進行嚴格的身份驗證、限制某些交易功能,以及對可疑交易進行風控。
一位用戶「sola01078272」提醒大家:「各位都忘了前幾個月交易所還要配合金管會瘋狂風控嗎?」這種監管環境使得許多台灣投資者在出入金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甚至面臨銀行帳戶被鎖定的風險。
· 交易障礙:出入金的痛點
(來源:PTT)
出入金困難被多次提及為台灣幣圈發展的主要障礙。「milk830122」分享了自己的經歷:「遇到一次台灣交易所風控,你就不會想玩幣了,入金不擋出金才要擋,卡你的錢夠噁心,不是人人都會電匯。」
更令人擔憂的是,即使選擇電匯這種相對安全的方式,也不能完全避免風控問題。「DarkerDuck」補充道:「不是喔不是這樣的電匯也有可能會擋的,金融朝鮮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這些交易障礙不僅增加了投資者的操作成本,也降低了市場的流動性和活躍度,進一步削弱了台灣幣圈的發展動力。
· 社群遷移:PTT 不再是幣圈主戰場
(來源:PTT)
除了監管和交易障礙外,社群平台的變化也是 PTT 幣圈人氣下滑的重要原因。多位網友指出,幣圈討論已經從 PTT 遷移到其他平台。
「visualcookie」指出:「群組變多了,官方非官方都有,沒必要上 PTT,交易所都有官方聊天群了。」「medycyna」也表示:「都到電報或是交易所的 LINE 了吧。」
「boogieman」進一步解釋:「因為 PTT 已經是老平台了,你去 YT 看那些講加密貨幣的,不是叫你加入 DC 群 LINE 群。」這些評論反映了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平台已經取代 PTT 成為幣圈討論的主要場所。
「TJayHong」觀察到討論內容的質變:「四年前這邊會討論技術,四年後這只剩多空互噴,要討論技術分析的都去 LINE 群了。」這一變化表明,PTT 幣圈板不僅人數減少,討論質量也有所下降。
「rupcj8」則指出 PTT 平台本身的局限性:「來 PTT 這種閒聊都麻煩的地方幹嘛?然後版上的文也落後現今的 meta 太多,所以沒新資訊,然後只會衝殺,或是拿著死人骨頭資產,能有人氣才有鬼了。」
投資偏好轉變:從加密貨幣到傳統金融
討論中還揭示了台灣投資者偏好的轉變,許多人轉向了傳統金融市場或加密 ETF。
1、台股的吸引力
(來源:PTT)
「milk830122」表示:「台灣股票玩的起來,不用學韓國人去炒幣拼命,出入金麻煩也是個問題,股票簡單多了。」「AccLaborGo」也指出:「台股大盤年化報酬 15%,正常人都會投在股市,炒幣在賺錢前要先小心別被銀行鎖帳戶。」
這些評論反映了台灣股市近年來的良好表現,吸引了部分原本可能投入加密市場的資金。「xluds24805」直言:「這幾年台股太好了,誰跟你玩風險更高,報酬更低的加密貨幣。」
2、ETF 的替代選擇
(來源:PTT)
「DarkerDuck」提到:「不過其實也有很多人直接買 ETF 了吧,直接在股票版討論,至少買美股 ETF,金管會就管不太到。」「s70337033」也表示:「我直接買 IBIT 哩。」
這些評論表明,隨著比特幣和以太坊 ETF 在美國獲批,許多台灣投資者選擇通過傳統證券市場參與加密貨幣投資,既規避了監管風險,又享受了加密資產的價格上漲。
數據反轉:台灣幣圈人口實際在增長
儘管 PTT 討論呈現出台灣幣圈萎縮的印象,但實際數據卻顯示出不同的趨勢。根據台灣最大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幣託(BitoPro)的統計,2024 年第四季至 2025 年第二季,新開戶年齡以 18 歲至 29 歲居冠,占比 33%;其次為 30 至 39 歲、占 29%;40 至 49 歲占 18%,意即 40 歲以下占比逾 6 成。
· 年輕投資者的崛起
幣託執行長鄭光泰分析,現階段台灣僅開放現貨交易,但許多年輕投資人並不滿足於此。由於台灣加密貨幣人口占比不到 5%,約 7 成的台灣用戶會選擇到境外交易所進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
這一趨勢與 PTT 上「minazukimaya」的觀察一致:「幣圈人沒比較少啦,是這裡人少而已...」
· 創新參與方式:點數兌換加密貨幣
值得注意的是,幣託與全家便利商店合作推出的「點數兌換加密貨幣」服務,在年輕族群中掀起熱潮。使用全家會員點數換幣的年齡層主要落在 18 至 39 歲,最受歡迎的幣種包括 BTC、USDT、ETH 與 DOGE,進而掀起年輕人免費「擼」點數的「人體挖礦」熱潮。
這種創新的參與方式降低了加密貨幣的入場門檻,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進入市場,但這些新進投資者可能不會選擇 PTT 作為交流平台。
結論:台灣幣圈的結構性轉變
綜合 PTT 討論和市場數據,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台灣幣圈並非人數減少,而是經歷了結構性轉變。
平台遷移:討論從 PTT 轉移到 Telegram、LINE、Discord 等即時通訊平台
參與方式多元化:從直接交易加密貨幣擴展到購買 ETF、點數兌換等多種方式
用戶年輕化:新一代投資者正大量湧入市場,但他們選擇的交流平台不同
監管環境挑戰:金管會的嚴格監管和交易障礙確實影響了市場發展,但並未阻止新用戶進入
正如「shter」所預測:「等財經台開始報導加密儲備概念股大概人潮就回來了。」台灣幣圈的發展可能仍將受到全球市場趨勢和本地監管環境的雙重影響,但年輕投資者的持續湧入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y4103」的觀點或許代表了許多投資者的期待:「都還沒開始大降息+擴表,光華爾街資金進場就漲成這樣,等大放水開始還不漲到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