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表现优于预期 $BTC $ETH
私鑰在手,資產卻能被按住?最近這個武士錢包的案子,把加密世界一個尷尬現實攤開了。
事情本身挺魔幻的。一個不碰用戶錢、不經手轉帳的非托管錢包,硬是被美國司法部按着認了罪。說白了就是:你開發了把"鎖",雖然鑰匙在用戶手裏,但因爲這把鎖能保護隱私,你就有罪。
這邏輯站得住嗎?
先說技術層面。非托管錢包的設計初衷,就是讓用戶通過私鑰完全控制自己的資產。平台既不托管資金,也不參與交易——這本來是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理念最純粹的體現。FinCEN早在2019年就明確表態過:這類錢包不屬於貨幣服務業務,壓根不需要申請資金傳輸牌照。
至於Ricochet、Whirlpool這些隱私工具?它們只是通過算法混淆交易路徑,增強匿名性而已。就像你用現金買東西不想被追蹤一樣,這需求合理吧?況且比特幣鏈上的交易本來就是可追溯的,只是增加了點技術門檻。
真正離譜的是執法邏輯。
司法部起訴書裏認定武士錢包"無牌照傳輸資金",但問題是,FinCEN自己給檢方發過意見——開發者可能根本不需要MSB許可證。更騷的是,這份監管意見被藏了快一年,訴訟照樣推進。
這說明啥?監管部門內部都沒統一口徑,執法機構卻已經下手了。
法律定義上,"資金傳輸者"得滿足"代他人接收或轉移資金"這個條件。武士錢包只提供工具,不接觸資產,按理說根本不符合這個標準。可法官直接駁回了辯方引用的法爾科內案先例,連個書面解釋都沒給——程序正義呢?
這案子背後透出的信號很明確:當創新踩到權力的敏感區,合規邊界隨時可以被重新解釋。用戶以爲掌握私鑰就掌握了自由,但現實是,只要你用的工具被盯上,資產照樣可能被"合法"凍結。
加密貨幣的自由願景,正在被選擇性執法一點點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