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挖掘1個比特幣到底需要多長時間?背後的數學原理

當前狀態:19.5M BTC 已出,1.5M 待出

比特幣挖礦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是整個網路的引擎。目前,~1950萬個比特幣正在流通,還有150萬個比特幣待挖掘,直到達到2100萬的硬頂。每10分鍾,全球的礦工們競相解決一個64位十六進制難題(,稱爲哈希),誰先破解它,誰就驗證一個區塊並獲得新的BTC。

要點是:在比特幣2024年4月的減半後,區塊獎勵從6.25 BTC降至3.125 BTC。 這相當於50%的減少。這個過程大約每210,000個區塊(大約每4年)發生一次。到2140年,挖礦基本上將結束,礦工將完全依靠交易費用維持生計。

現實:你無法只挖到1個比特幣

這是大多數人搞錯的地方。挖礦並不是以“每個比特幣”爲基礎。每個區塊釋放每10分鍾向網路注入3.125 BTC。 所以從技術上講,挖掘3個比特幣大約需要10分鍾,而不是1個。

對於一位使用標準消費設備的單人礦工來說,獲得整個區塊獎勵的機會是天文數字。我們談論的是彩票級別的概率。你的硬件的哈希率非常重要——而大多數個人礦工根本無法與運行數百臺ASIC機器的工業規模運營相競爭。

挖礦難度:自適應挑戰

每2016個區塊,網路會重新校準挖礦難度。更多的礦工接入 = 更難解的難題。較少的礦工 = 更容易的調整。這是一個自我平衡的系統,可以保持10分鍾的區塊時間一致,無論網路上有多少計算能力。

想象一下,這就像一個尋寶遊戲,參與的人越多,遊戲就越難。這種稀缺機制深植於比特幣的DNA中,以維持其價值主張。

硬件層次結構:CPU → GPU → ASIC

CPU挖礦: 基本上已經過時。就像手動逐行掃描一個體育場。技術上是可能的,但在實踐中是徒勞的。

**GPU挖礦:**比CPU更好,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計算。但在比特幣特定工作中仍然被超越。

**ASIC礦機:**這是進行嚴肅BTC挖礦的唯一選擇。應用專用集成電路是專爲SHA-256哈希優化的機器。它們的效率比GPU高出數千倍。如果您不使用ASIC,那麼您就是在浪費錢。

爲什麼池子佔主導地位:數量的力量

今天單獨挖礦基本上就是在自找虧損。聯合挖礦是標準:

  • 按比例分配的礦池: 獎勵根據您的算力貢獻進行分配。您獲得與您的計算能力成比例的區塊獎勵 + 交易費用。

  • 按最後 N 股支付 (PPLNS): 根據您在“輪班”期間提交的股份數量來獎勵。鼓勵更長時間的承諾。

  • 按股支付 (PPS): 如果您保持您的算力承諾,保證每天的收入。更穩定,但您將放棄交易費用的上行潛力。

運營商會抽取佣金(通常爲1-3%),但數學現實是不可否認的:池礦開採爲個體運營商提供了可行的投資回報率。單獨挖礦?你的預期收益基本上爲零。

減半效應:盈利壓力

2024年4月減半後,算法發生了變化。區塊獎勵減半,但能源成本並沒有。那些邊際盈利的老舊ASIC模型?現在卻在虧損。這迫使整合——只有最有效率、最便宜電力的運營才能生存。

歷史上,每次減半都會導致效率較低的硬件逐步淘汰,並向電力便宜的地區的工業礦業中心集中,如(冰島、薩爾瓦多和中亞部分地區)。

雲挖礦:捷徑 ( 伴隨警告 )

沒有資本購買硬件或專業知識來運行它?雲挖礦服務通過遠程數據中心租賃算力。你支付訂閱費,他們處理操作,而你獲得相應的區塊獎勵。

警告:雲挖礦運營商首先扣除運營/電力成本,然後將剩餘部分與你分成。你的投資回報率與單獨操作相比被壓縮,但資本門檻幾乎爲零。對休閒參與者有用,不適合認真玩家。

最終結論

今天挖掘1 BTC並不真的是關於時間——而是關於**基礎設施規模、電力套利和集體參與。**一個擁有單個ASIC的獨立礦工可能每幾個月或幾年才能統計上看到一個區塊獎勵,這取決於哈希率。一個擁有相同硬件的礦池參與者可能會看到穩定的月度收益。一個在冰島擁有1000多個ASIC的工業化運營?他們正在獲得六位數的月度BTC支付。

比特幣的減半計劃正如設計的那樣運作:使挖礦變得越來越困難且資本密集,這在悖論中加強了比特幣的稀缺性敘事和長期價值故事。

BTC-0.5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