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ETF加權方式大不同,選對了收益差很多

很多人投資S&P 500都選VOO這類傳統指數基金,但這些基金都有個致命弱點:市值加權

聽起來專業,實際上就是說——公司越大,在基金裏的權重就越大。聽起來沒問題?問題大了。

數據會說話

最近S&P 500的前5大重倉股(英偉達、微軟、蘋果、亞馬遜、Meta)雖然只佔成分股的1%,卻控制了整個指數的28%。換句話說,這500只股票的漲跌,其實主要看這5只巨頭的臉色。

當這些科技龍頭猛漲時,你的收益飆升;但一旦它們回調,整個基金也跟着跳水。這種集中度風險,就像把雞蛋都放在5個籃子裏。

有沒有更均衡的玩法?

有的——等權重ETF(比如RSP)就不一樣了。它把500只股票分成等份,每只佔比都差不多,大概各佔0.2%左右。

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當小盤股或被低估的中盤股表現超羣時,等權重基金就能喫到這波紅利。而傳統指數基金因爲權重太低,只能看着機會溜走。

歷史數據的啓示

S&P 500 15年來確實戰勝了88%的主動管理基金,這沒錯。但這不代表它是唯一的選擇。等權重策略在小盤股輪動的年份,表現往往更亮眼。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策略風險和收益都略高一些,適合能承受波動的長期投資者。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