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iot中,挖掘比特幣被稱爲“不是目標,而是一種手段” - ForkLog: 加密貨幣,人工智能,奇點,未來

礦工、ASIC 礦工# Riot 稱比特幣挖礦對公司來說“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

截至第三季度,礦業公司Riot Platforms的淨利潤達到了1.045億美元,總收入創下180.2萬美元的紀錄。

Riot Platforms發布2025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和戰略亮點。

— 創紀錄的季度收入爲1.802億美元 — 淨收入爲1.045億美元,或每股攤薄收益0.26美元 — 調整後的EBITDA爲1.972億美元 — 宣布啓動112兆瓦的數據核心和外殼… pic.twitter.com/kMbzwaAvF7

— Riot Platforms, Inc. (@RiotPlatforms) 2025 年 10 月 30 日

在報告期內,公司開採了1406 BTC,而去年爲1104 BTC。截至9月30日,Riot在加密儲備中累計了19287 BTC (~$2.2億),並且擁有$170 萬元的自由資金。

礦業操作在季度收入中佔比約90%。Riot公司的副總裁喬什·凱恩在電話會議上指出,公司對數字黃金挖掘領域的業績感到滿意。然而,他補充說,該公司的首要任務是最大限度地從電力獲取中獲利。

“隨着我們戰略的發展,挖掘比特幣的方法也在變化。我們不再將其視爲最終目標,而是作爲實現目標的手段——最大化我們兆瓦的價值”,凱恩表示。

根據他說,這意味着隨着時間的推移,能源組合將重新分配,以支持更有利可圖的業務方向。

«我們將繼續利用比特幣挖礦的機會來提供電力,並獲得可觀的現金流,這將用於支持我們整體業務的持續轉型,»凱恩說。

在年初,Riot正式宣布開始在高性能計算(HPC)領域進行業務多元化。公司暫停了在(德克薩斯)的Corsicana設施上擴展加密貨幣挖掘能力的所有計劃,計劃容量爲1GW。

因此,Riot將2025年底的目標哈希率從46.7 EH/s下調至38.4 EH/s。

根據TheMinerMag,從2024年9月起,公司將已實現的礦業算力從20.1 EH/s提升至33.1 EH/s。同時,位於科西卡內的126 MW設施已經被公司用於創建數據中心的“核心和外殼”,以服務於人工智能。

“這一切都是爲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有可用的兆瓦,力求不留下未使用的電力,同時我們積極發展數據中心業務。最終,我們打算將整個場地轉變爲一個總容量爲1GW的數據中心校園,”Riot的首席執行官傑森·萊斯表示。

比特幣礦工的價值在“人工智能轉向”的背景下增長

在礦工們越來越多地轉向人工智能的背景下,一項引人注目的交易是人工智能基礎設施供應商CoreWeave計劃收購Core Scientific,交易金額爲$9 億美元。雙方於今年七月簽署了協議。

然而,Core的特別股東大會並未支持合並,公司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知此事。

交易失敗並不意外,投資銀行Macquarie的分析師表示,依據CoinDesk的報道。反對收購的有一些Core的大股東,比如Two Seas Capital和Gullane Capital,他們認爲CoreWeave的報價嚴重低估了礦機的價值。

在交易失敗後,Core的報價上漲了超過5%,超過了22美元。到周末收盤時,匯率調整爲21.5美元。公司的市值約爲67億美元。

CoreWeave的報價則出現了相應規模的崩潰,一度達到$131的本地最低點。該AI超大規模公司的市場價值超過$66 億。

在這種背景下,Macquarie提升了Core股票的評級,並將目標價格提高至34美元。分析師認爲,繼續獨立運營將爲公司未來提供更大的靈活性,以便出租設施提供人工智能服務。在Core的1.5 GW的綜合投資組合中,CoreWeave使用了590 MW。這使得礦工能夠在短期內通過與其他客戶的協議多樣化收入,以最大化利潤,銀行專家認爲。

Core和CoreWeave交易的失敗表明,比特幣礦工開始意識到他們現有能源基礎設施的價值,因爲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日益緊缺,The Block指出。

在十月,包括黑石、英偉達、微軟和馬斯克的xAI在內的一組投資者宣布以$40 億美元收購數據中心運營商Aligned。此次交易將數據中心的1兆瓦功率估值約爲$8 萬美元——比可比的礦業企業高出約160%。

提醒一下,The Kobeissi Letter 資源的分析師稱,由於人工智能的繁榮,電力成爲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

BTC-6.3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