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股票:泡沫還是$7 萬億革命?

飆升的人工智能估值讓許多人將其與1990年代末的互聯網狂熱相提並論。人工智能浪潮推動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屢創新高,像Nvidia、Broadcom和臺灣半導體這樣的公司與科技巨頭微軟、Alphabet、亞馬遜和特斯拉一起搭乘這一浪潮。

我對這些被誇大的估值持越來越懷疑的態度。然而,最近的一份麥肯錫報告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反駁:預計在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將達到$7 萬億,這表明這可能不僅僅是投機泡沫。

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容量將幾乎增長三倍,從今天的82千瓦特增至219千瓦特。大約70%的擴展將服務於人工智能工作負載,這需要在短短五年內進行接近$7 萬億的基礎設施投資。

在互聯網泡沫期間,公司以天文數字的市銷率交易,盡管收入微乎其微。今天的懷疑者指出特斯拉和Palantir似乎不可持續的估值作爲警告信號。但這種比較忽略了關鍵的區別。

與90年代後期點擊量統計的寵兒不同,人工智能已經在網路安全、制藥研究以及許多其他行業取得了真正的企業採用。這些不僅僅是概念——它們正在推動真正的商業轉型。

我對麥肯錫的預測最感興趣的是它如何表明這一生態系統中的公司的現金流將持續。隨着數據中心的擴展,推動這一轉型的公司的收入將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證明其高估值是合理的。

之前的泡沫主要建立在希望之上。這$7 萬億美元的投資代表着更切實的東西——重塑整個經濟的基礎設施超級週期的基礎。這是下一代技術發展的路線圖。

對於投資者來說,波動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但結構性需求似乎已被鎖定。半導體設計師、雲服務提供商和能源創新者在未來幾年中有望獲得可觀的增長。

我並不完全相信這能證明每個人工智能股票當前的估值——一些公司的價格顯然是完美定價。但從這一巨大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來看,今天的投資實際上可能代表着進入一個歷史增長敘事的早期,而不是投機派對的晚到者。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