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淨值計算是什麼?分析股票時可靠嗎?

投資股市時,「每股淨值」這個名詞總是揮之不去。選股過程中,它被視為評估公司實力的關鍵指標。但這真的那麼重要嗎?讓我們深入了解。

每股淨值的真正含義

每股淨值(Net Asset Value per Share, NAVPS)代表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實際資產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公司付清所有債務後,剩餘資產平均分配到每股的價值。

想像一家公司清償所有債務、支付員工薪資、扣除各項營運支出後,剩餘資產就是股東真正擁有的財富。這個價值分攤到每一股,就是每股淨值。

計算公式解析

每股淨值計算有兩種常見方式:

每股淨值 =(總資產-總負債)/ 流通在外總股數 =(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流通在外總股數

舉例來說,如果統一企業資產總額25億台幣,負債10億台幣,流通股本10億股,那麼每股淨值就是1.5元。

每股淨值高就好嗎?別被數字迷惑

我曾經迷信高淨值股票,結果慘賠。事實是,每股淨值與股價關係並不如想像中直接。

股價主要由未來盈利決定,反映市場對公司前景的預期。而淨值僅代表現有資產規模,兩者並無必然聯繫。

即使淨值上升,股價也不一定會漲。我看過不少淨值持續增加但股價停滯不前的公司。市場更在乎的是公司能用這些資產創造多少收益,而非資產本身。

更重要的是,淨值變動可能來自經營狀況改變或股本結構調整。單純追求高淨值,可能讓你錯過真正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行業特性決定淨值重要性

不同行業,淨值的參考價值差異極大。對資產密集型行業如工業、製造業,每股淨值確實重要;但對科技、服務業這類依靠創新和人才的行業,淨值指標就顯得不那麼關鍵。

我親眼見過淨值不高的科技公司市值飆升,也見過淨值豐厚的傳統企業市場表現平平。

股價淨值比:尋找被低估的寶藏

股價淨值比(PBR)= 股票市價 / 每股淨值

這個比率幫助我們判斷股票價格是否合理。比值越低,理論上股票越便宜,但這絕非唯一判斷標準。

我發現這個指標特別適合評估景氣循環股和獲利波動大的公司。台積電、台塑化等台股龍頭,以及摩根大通、福特汽車等美股都可用此指標進行初步篩選。

淨值vs.盈餘:不同角度的價值觀

每股淨值關注資產價值,每股盈餘則看重獲利能力。兩者各有所長:

  • 淨值適合評估公司財務穩健度和安全邊際
  • 盈餘更能反映公司創造利潤的實際能力

我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兩者結合使用才能得出更全面的判斷。

結語

每股淨值確實是選股時的重要參考,但絕非唯一標準。盲目追求高淨值可能導致錯失良機。真正明智的投資者會綜合考量公司基本面、行業特性和未來發展潛力,而不是被單一數字牽著走。

投資股市,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指標,每個數據背後都需要深入思考其真實含義。

常見問題:

  • 每股淨值越高越好嗎? 不是
  • 公司破產時每股淨值等於清償價值嗎? 不一定,往往會打折
  • 不同公司的每股淨值可直接比較嗎? 不能,應該在相同行業內比較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