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每股淨值計算是什麼?分析股票時可靠嗎?
投資股市時,「每股淨值」這個名詞總是揮之不去。選股過程中,它被視為評估公司實力的關鍵指標。但這真的那麼重要嗎?讓我們深入了解。
每股淨值的真正含義
每股淨值(Net Asset Value per Share, NAVPS)代表每股股票所包含的實際資產價值。簡單來說,就是公司付清所有債務後,剩餘資產平均分配到每股的價值。
想像一家公司清償所有債務、支付員工薪資、扣除各項營運支出後,剩餘資產就是股東真正擁有的財富。這個價值分攤到每一股,就是每股淨值。
計算公式解析
每股淨值計算有兩種常見方式:
每股淨值 =(總資產-總負債)/ 流通在外總股數 =(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流通在外總股數
舉例來說,如果統一企業資產總額25億台幣,負債10億台幣,流通股本10億股,那麼每股淨值就是1.5元。
每股淨值高就好嗎?別被數字迷惑
我曾經迷信高淨值股票,結果慘賠。事實是,每股淨值與股價關係並不如想像中直接。
股價主要由未來盈利決定,反映市場對公司前景的預期。而淨值僅代表現有資產規模,兩者並無必然聯繫。
即使淨值上升,股價也不一定會漲。我看過不少淨值持續增加但股價停滯不前的公司。市場更在乎的是公司能用這些資產創造多少收益,而非資產本身。
更重要的是,淨值變動可能來自經營狀況改變或股本結構調整。單純追求高淨值,可能讓你錯過真正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行業特性決定淨值重要性
不同行業,淨值的參考價值差異極大。對資產密集型行業如工業、製造業,每股淨值確實重要;但對科技、服務業這類依靠創新和人才的行業,淨值指標就顯得不那麼關鍵。
我親眼見過淨值不高的科技公司市值飆升,也見過淨值豐厚的傳統企業市場表現平平。
股價淨值比:尋找被低估的寶藏
股價淨值比(PBR)= 股票市價 / 每股淨值
這個比率幫助我們判斷股票價格是否合理。比值越低,理論上股票越便宜,但這絕非唯一判斷標準。
我發現這個指標特別適合評估景氣循環股和獲利波動大的公司。台積電、台塑化等台股龍頭,以及摩根大通、福特汽車等美股都可用此指標進行初步篩選。
淨值vs.盈餘:不同角度的價值觀
每股淨值關注資產價值,每股盈餘則看重獲利能力。兩者各有所長:
我的投資經驗告訴我,兩者結合使用才能得出更全面的判斷。
結語
每股淨值確實是選股時的重要參考,但絕非唯一標準。盲目追求高淨值可能導致錯失良機。真正明智的投資者會綜合考量公司基本面、行業特性和未來發展潛力,而不是被單一數字牽著走。
投資股市,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指標,每個數據背後都需要深入思考其真實含義。
常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