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Szabo:比特幣基礎背後的密碼學先驅

在10月8日播出的新的HBO紀錄片中,揭示比特幣的匿名創始人中本聰的真實身分的說法重新點燃了人們對加密貨幣最大謎團之一的猜測。

雖然這可能僅僅是一種營銷策略,但這一公告重新引發了人們對比特幣難以捉摸的發明者的興趣。在衆多候選人中,尼克·薩博(Nick Szabo)脫穎而出,他是一位美國密碼學家、法律學者和計算機科學家,自1990年代初以來對區塊鏈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比特幣出現之前很久。

學術基礎

Szabo於1989年在華盛頓大學完成了計算機科學學位,後來獲得了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院的法學博士學位。這種技術專長與法律知識的獨特結合使他能夠完美地開創出將徹底改變數字金融的概念。

在1994年,Szabo提出了“智能合約”的概念,建議使用代碼爲數字領域帶來法律確定性。這一革命性想法後來成爲整個區塊鏈行業的基礎,爲無數超越簡單金融交易的應用提供動力。

比特黃金:比特幣的概念前身

或許,Szabo 最著名的貢獻是在 1998 年,他提出了一種名爲 "Bit Gold" 的新貨幣。這種數字貨幣通過完全數字化、無需中介,並通過工作量證明機制解決雙重支付問題,從而與衆不同。

比特黃金網路採用了一系列加密的工作量證明解決方案,但依賴於少量地址而非計算能力來達成共識——這一設計選擇據報道使其容易受到Sybil攻擊。

解釋他對這種理論貨幣的動機時,Szabo 寫道:“很久以前,我有了比特黃金的想法。簡而言之,問題在於我們目前的錢依賴於對第三方的信任。正如20世紀許多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的事件所證明的,這並不是理想的狀態。”

對於熟悉比特幣的人來說,這些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比特金被廣泛認爲是比特幣最重要的前身之一,確立了後來出現在比特幣協議中的核心概念。

比特幣連接

在2008年10月,正好在Szabo首次提出比特金10年後,中本聰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關於中本聰真實身分的猜測幾乎與比特幣本身存在的時間一樣久,Szabo成爲了最有說服力的候選人之一。

HBO紀錄片效應

隨着即將上映的HBO紀錄片聲稱最終揭開中本聰的真實身分,像Polymarket這樣的預測市場經歷了激烈的投機。盡管Len Sassaman最初是一個主要競爭者,但Szabo已經顯著領先,賠率爲雙位數,而其他所有候選人的賠率則爲個位數。

認爲Szabo是中本聰的理由

支持Nick Szabo是中本聰的論點基於幾個支柱:

首先是他創造的比特黃金——一種概念性的加密貨幣,與比特幣有着顯著的相似之處。雖然比特黃金與比特幣相比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但Szabo在比特幣發布之前有十年的時間來完善這些概念。

其次是Szabo在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方面的廣泛貢獻,證明了他的技術能力。毫無疑問,Szabo具備成爲中本聰候選人的技術實力。

在他的書《比特幣:貨幣的未來?》中,作者多米尼克·弗裏斯比聲稱,尼克·薩博和中本聰的寫作風格驚人地相似。此外,這兩位男性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引用了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

尼克·薩博以極其注重隱私而聞名,這一特質據說與中本聰有共同之處。

最終,Szabo 一直否認自己是中本聰,這與那些聲稱擁有這一稱號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歷史教會我們關於中本聰的任何事情,那就是那些聲稱自己是他的人幾乎肯定不是。

技術創新和遺產

Szabo 對比特黃金的研究確立了後來的比特幣所需的基本原則。雖然這兩個系統都旨在創建無信任的數字貨幣,但它們的架構在關鍵方面有所不同。比特黃金依賴於一組地址進行共識,而比特幣則實施了基於計算能力的工作量證明系統,使其對某些類型的攻擊更加抵抗。

從Szabo早期的工作到現代加密貨幣的概念譜系展示了開創性思想如何通過迭代和精煉而演變。他在1996年引入的智能合約比其在區塊鏈平台上的實際實施早了近二十年,展現了他對數字交易和協議未來的非凡洞察力。

無論Nick Szabo是否是中本聰,仍然是加密領域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但他對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發展的深遠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BTC1.2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