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https://bitcoinhyper.com/en#jp
在加密世界中,比特幣(Bitcoin)作為最早問世的區塊鏈專案,憑藉其去中心化與高度安全的特性,被廣泛認為是「數位黃金」。然而,隨著 DeFi(去中心化金融)、NFT(非同質化代幣)與 Web3 的迅速發展,比特幣逐漸暴露出交易速度緩慢、手續費高以及缺乏智慧合約等瓶頸。因此,Bitcoin Hyper 旨在打造一個「高速、低費用、可編程」的比特幣 Layer 2(第二層擴展方案)網路。
什麼是 Bitcoin Hyper?
Bitcoin Hyper 是專為比特幣設計的 Layer 2(第二層擴展方案)網路,其目的並非取代比特幣,而是採用鏈外擴展機制,提升比特幣生態的彈性與效率。專案整合了 Solana 虛擬機(SVM)以及一套名為 Canonical Bridge 的去中心化橋接系統,用戶可以將比特幣跨鏈至 Layer 2 進行高速互動,最終再結算回主鏈。
它解決了比特幣的哪些問題?
- 交易速度緩慢:比特幣主鏈每秒僅能處理約 7 筆交易,嚴重影響其在支付及應用層的拓展。Bitcoin Hyper Layer 2 可達成近乎即時的交易確認。
- 手續費高昂:比特幣高峰時段的交易手續費長期居高不下,普羅用戶難以負擔。Bitcoin Hyper 以 $HYPER 代幣結算手續費,大幅降低成本。
- 缺乏智慧合約:比特幣原生並未支援智慧合約,導致其在 DeFi 及 DApp 領域落於以太坊等鏈之後。藉由 SVM,Bitcoin Hyper 引進高效能的合約執行環境,讓比特幣生態具備更強的擴展性。
核心技術解析:SVM 與 Canonical Bridge
- Solana 虛擬機(SVM):作為 Bitcoin Hyper 的執行引擎,能提供超越原生 Solana 的合約運行速度。開發者可採用 Rust 編寫智慧合約,並迅速部署高效能應用。
- Canonical Bridge:這是鏈接比特幣主鏈與 Layer 2 的關鍵元件。用戶可透過橋接鎖定 BTC,取得 Layer 2 上的代表性 BTC 代幣(如 Bitcoin Hyper Wrapped BTC),參與 DeFi 或支付,之後亦能一鍵提領回主鏈。
$HYPER 代幣機制
$HYPER 是 Bitcoin Hyper 網路的原生代幣,主要用途如下:
- 作為交易與合約執行的手續費支付工具;
- 參與質押,以獲取 APY(年化收益率)獎勵;
- 解鎖 DApp 或特殊權益服務;
- 獲得開發者激勵及生態資助。
總供應量為 210 億枚,所有代幣將全部經由公開預售分配。無任何私募或預留,確保公開且公平。
專案路線圖與發展前景
Bitcoin Hyper 正分階段推進:
- Q2-Q3 2025:完成網站、白皮書,並啟動預售;
- Q3 2025:主網上線,Canonical Bridge 啟用;
- Q4 2025:擴展生態,支援 DEX、NFT 與遊戲應用;
- Q1 2026:推出社群 DAO,開展治理及節點獎勵。
透過這些步驟,Bitcoin Hyper 有望成為比特幣 Layer 2 領域的代表性專案,為比特幣注入全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