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工具,特別是利率調整及量化寬鬆/緊縮措施,對加密貨幣市場波動性具有顯著影響。當聯準會降息,金融體系流動性提升,投資人風險偏好增加,部分資金流入加密市場,進而推動價格與市場波動。例如,2020 年疫情期間,聯準會大幅降息並推行量化寬鬆,帶動 Bitcoin 價格大幅上漲。
相對地,當聯準會升息或縮減資產負債表、收緊貨幣政策時,市場流動性及風險偏好降低,可能使加密貨幣價格承壓。從歷史資料可見Bitcoin價格與聯準會政策調整之間呈現高度相關性:
聯準會措施 | Bitcoin 價格變動 |
---|---|
降息 | +15%(30 天均值) |
升息 | -8%(30 天均值) |
但須注意,聯準會政策對加密市場的影響並非完全線性。監管變動、技術進步、市場情緒等因素同樣深刻影響加密貨幣波動。整體而言,聯準會貨幣政策仍是加密投資者判斷市場走勢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標。
近年來,通膨數據與加密貨幣價格之間的相關性愈加明顯。央行會依據通膨情勢調整貨幣政策,直接影響加密市場。例如,2025 年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年通膨率為 2.8%,Bitcoin 價格隨即上漲約 2%,至 82,000 美元,主因投資人預期聯準會將降息。
以下資料進一步說明通膨與加密價格的關係:
通膨率 | Bitcoin 價格變化 |
---|---|
2.8% | +2% |
低於預期 | 可能上漲 |
高於預期 | 可能下跌 |
資料顯示,低於預期的通膨率通常對加密等通膨敏感資產有利。在Zora(ZORA)上更為明顯,預計 2025 年價格將持續上漲。雖然 Zora 價格與通膨數據的精確關聯尚未量化,但目前通膨走勢預示加密市場整體看漲。此現象凸顯加密投資者與交易者在波動市場中應密切關注宏觀經濟指標。
傳統金融市場與加密貨幣之間的聯動愈發明顯,2020 年至 2025 年間溢出效應持續加強。研究指向,傳統市場波動常常傳導至加密貨幣價格。例如在重大市場衝擊時,股票、債券、商品與加密貨幣的相關性顯著提高。VAR、GARCH 等模型驗證資產間波動性傳遞加劇。加密貨幣與傳統市場關係密切,並兼具獨特屬性。以疫情期間為例,加密貨幣展現高度韌性,受傳統貨幣波動影響相對較小。這顯示溢出效應確實存在,但並非所有市場情境下都一致。加密市場與傳統市場間互動具雙向性,加密波動同樣會影響傳統金融工具。這種複雜關係提醒投資者與政策制定者,在分析市場動態及制定策略時,須同時考量兩大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