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融券交易完全指南|普通人真的能靠放空賺錢嗎?

融券是什麼?簡單說就是向券商借股票來放空

你有沒有想過,如果看準了某檔股票要跌,但手上沒股票怎麼辦?這時候就可以用融券這招——向券商借股票,立刻賣掉,等股價下跌後再買回來還給券商,中間的差價就是你的獲利。說白了,融券=做空的另一種說法

拿蘋果(AAPL)舉例:如果你8月3日以191.17美元/股融券賣出100股,隔天以181.99美元/股買回,光是價差就賺了918美元(扣除費用前)。聽起來不錯,但魔鬼藏在細節裡。

融券費用沒那麼簡單,一筆筆加起來會很肉痛

除了買賣手續費和證交稅外,融券還有專屬費用:

1. 借券費(年利率0.1%-0.4%,美股可能超過100%)

  • 台股通常0.1%-0.4%,但熱門股票可能更高
  • 美股如果股票被過度放空(hard-to-borrow),年利率能飆到100%以上,這就很可怕了

2. 保證金要求

  • 台股:融券市值的90%
  • 美股:通常100%-150%,波動大的股票更高
  • 股價漲了,保證金不足,券商會強制要求補錢或平倉

3. 其他費用

  • 借券手續費(某些券商另收,約成交金額的0.08%)
  • 台灣各大券商融券費率基本在0.1%-0.2%左右

看似不高,但對短線交易者來說,這些費用會慢慢蠶食你的利潤。

融券最大的風險:軋空 vs 強制回補

軋空是什麼? 當太多人同時放空某檔股票時,股價反而不跌反漲。這些放空者被迫急速買回平倉,反而推高股價,形成惡性循環。

著名案例:2021年遊戲驛站(GME)軋空事件

  • GME被做空比例極高,但散戶湧入推高股價
  • 放空者們為了止損被迫買回,進一步拉高股價
  • 股價從幾十美元飆到幾百美元,大量放空者爆倉

強制回補更刺人 每年股東大會前和除權息日前,公司要編股東名冊,融券必須強制回補。台股通常在3月左右就要強制回補(股東大會召開前兩個月)。如果你還沒平倉,券商會用市場價強制幫你了結,虧損自己吞。

融券怎麼用才不會爆倉?兩個靠譜策略

策略1:配合財報/事件交易

  • 預判財報不如預期 → 融券賣空 → 財報公佈股價下跌 → 買回平倉獲利
  • 風險:如果財報超預期,股價可能跳空上漲,虧損無限
  • 因此要嚴格控制頭寸,不要All-in

策略2:對沖策略(風險最低)

  • 看好某個油氣股,但怕整個板塊下跌 → 同時買入該股 + 融券放空另一檔板塊內的弱股
  • 這樣即使板塊整體下跌,你的多頭虧損被空頭獲利抵消
  • 記得調整兩邊頭寸的大小,考慮股票的β值(波動性)

結論:融券不適合普通人長期操作

融券費用高、風險大、有強制回補期限,真的只適合短線交易和對沖用途。如果你對市場沒有非常明確的判斷,還是別碰。就算要用,也要:

  • 先向你的券商問清楚費率
  • 嚴格控制頭寸,別超過能承受的虧損
  • 記住強制回補日期,別被套
  • 設好止損點,別心存僥倖

融券看似簡單,實則是高槓桿遊戲。玩不好,虧的比想像的快。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