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很多煩惱,是來自過度琢磨別人怎麼想。例如:A朋友、B朋友是否生氣?即使對方說“沒事”,我們也常常不信,於是反芻停不下來。覺察的第一步是看清當時自己在做什麼,其次覺察此刻在擔心什麼。比如覺得一句話可能得罪了人,就問自己:爲什麼我會這樣想?爲什麼我總擔心得罪別人?這就是向內探索的契機。有時覺察到自己剛才真的發脾氣了,可以承擔責任並真誠道歉。但別人是否接受,我們無法確定。關鍵是看清自己當下的行爲和擔憂:爲什麼我總擔心別人不開心?爲什麼聚會後總琢磨誰不喜歡我?這往往關聯早年的關係模式。不斷尋求外部確認會讓能量被消耗,並放大成更多煩惱。而覺察讓我們從外求轉向內觀,把能量用來理解自己,從而與世界互動得更健康。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