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就在前兩天香港版加密資產資本新規來了,想被銀行接納?必須先通過香港監管的合規門檻
香港貨幣局給銀行發了份草案,名字是 CRP-1:加密資產分類,目的就是把巴塞爾委員會那套關於加密資產的資本標準,做成香港版本,給銀行看得懂、好執行。
也就是說:監管想把哪些加密資產算進銀行的資本要求、哪些不算,弄個明白的分類規則
所以說香港在做兩件事情,一是安撫傳統金融機構,讓它們敢參與並把資金帶進來;二是用監管門檻把“高風險去中心化產品”和“可控合規產品”分開。
對市場信號很清楚:想進銀行體系的,就走合規路線;想留在 DeFi 的,就別指望銀行來當長期接盤俠
對銀行來說,會有兩條路並行:
做托管 + 客戶隔離:這樣可以規避把客戶資產算作銀行自有資產,從而避免高資本佔用;
參與或背書合規穩定幣:如果資產能被認定爲 Group 1(合規、透明、可監管),銀行承擔的監管資本更低,反而願意做做市場做市、做結算。
對加密項目來說,結論是:
想被銀行擁抱就要變得更像傳統金融,提供透明的儲備、可審計的治理、鏈上/鏈下的合規證明。那些堅持極端去中心化、匿名化、不可審計的項目,會被邊緣化(至少是跟銀行的關係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