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獨家專訪 Anoma 創辦人 Adrian Brink:揭秘「意圖架構」將重塑區塊鏈未來
在區塊鏈技術發展的十字路口,一場靜默革命正在醞釀。Anoma 創辦人 Adrian Brink 帶著從 Cosmos 核心開發者到創業家的豐富經歷,正在打造一個徹底顛覆現有區塊鏈交互模式的系統。在這場深度對談中,Adrian 分享了他對意圖驅動架構的獨特見解,以及這項技術如何為 AI 時代的去中心化協作奠定基礎。
從 Cosmos 到 Anoma:尋找區塊鏈的第三條路
Adrian Brink 的區塊鏈之旅始於 2015 年,當時他正在研究以太坊上的抗審查電子投票系統。這項研究引導他接觸到 Tendermint 共識機制,並最終成為 Cosmos 的第三位核心開發者。
「到了 2020 年底,我環顧整個領域,發現創新停滯了。以太坊、Solana 本質上都在做相同的事情,」Adrian 回憶道。「我們開始思考第三代區塊鏈應該是什麼樣子,答案很清晰:我們需要一個真正的分散式作業系統,而不僅僅是另一個『世界電腦』。」
這種思考催生了 Anoma 的核心理念:意圖提交、對應方發現和分散式求解。與其構建一個統一的全球計算平台,Anoma 致力於創造一個能夠跨鏈、跨域無縫運作的統一應用層。
意圖架構:區塊鏈交互的根本重塑
傳統區塊鏈要求用戶明確指定每一步操作,就像在導航系統中必須詳細規劃每個轉彎點。而 Anoma 的意圖架構則徹底改變了這一模式。
「意圖本質上是一種部分狀態轉移的表達,」Adrian 解釋道。「在以太坊上,如果你想用 ETH 換 BTC,你無法直接表達這個目標。你必須指定每一步操作:先把 ETH 發送到 AMM,再等待交易確認,然後...」
Anoma 則允許用戶直接表達最終目標,系統會自動尋找最佳執行路徑。這種抽象不僅適用於資產交換,還可以擴展到任何狀態轉移,包括多簽操作、跨鏈交互等複雜場景。
意圖驅動的實際優勢
Adrian 用一個生動的例子說明了意圖架構的優勢:「傳統 AMM 如 Uniswap 的問題在於成本高且速度慢,因為所有交易都必須經過全局共識排序。而中心化交易所雖然快速,但缺乏去中心化的安全性。」
Anoma 則提供了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
本地化處理:交易可以在地理位置相近的節點間快速完成,不受全局共識延遲限制
自動擴展:如果本地無法滿足需求,意圖會自動擴展到更廣泛的網絡
多 Solver 競爭:多個求解者同時競爭提供最佳執行,避免中心化風險
「想像一下,你只需在聊天機器人中輸入『我想交易這兩個資產』,系統會自動為你尋找最佳執行路徑,無論是基於價格、速度還是其他條件,」Adrian 描繪了這一願景。「你完全不需要關心背後的執行細節,只需專注於最終結果。」
解決碎片化:無橋跨鏈的新範式
當談到當前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碎片化問題時,Adrian 直言不諱:「看看這些 Rollup 和各種鏈,它們本質上都在做同樣的事情。Base、Optimism 幾乎沒有任何差別,只是換了不同的包裝顏色,但結果就是生態被嚴重碎片化。」
Anoma 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
統一操作系統:Anoma 可以部署在任何具備足夠表達能力的底層系統上
原生跨域通信:不同鏈上的 Anoma 實例可以直接互相通信
複雜狀態遷移:不僅可以轉移簡單資產,還能遷移完整的複雜狀態
「最好的例子是 CDP(抵押債倉)。在傳統模式下,如果你想把 MakerDAO 上的倉位從以太坊遷移到 Solana,必須先平倉、轉移資產、再重建倉位。在 Anoma 中,你可以直接遷移整個複雜狀態,」Adrian 解釋道。「這就像在傳統金融中,你不需要賣掉所有股票再重新購買,而是可以直接轉移整個投資組合。」
AI 時代的去中心化協作基礎設施
當被問及 AI 與意圖架構的關係時,Adrian 展現了前瞻性的思考:「我認為未來每個人都會有成千上萬個 AI agent 在為我們工作,而意圖正是它們之間溝通的抽象層。」
在 Anoma 的願景中,AI agent 可以將人類語言轉化為結構化意圖,與其他 AI agent 協商,找到匹配點並自動執行。這種基礎設施在傳統系統中根本不存在,但對於 AI 時代的大規模協作至關重要。
跨實體無信任協作的實際案例
Adrian 舉了一個旅行規劃的例子:「假設我想去首爾,需要訂機票、酒店和接機服務。這涉及多個不同的數據庫和服務提供商。」
在 Anoma 的架構下,這一過程可以這樣實現:
· 用戶的 AI agent 生成一個抽象意圖表達需求
· 該意圖與酒店、航空公司和交通服務的 AI agent 進行協商
· 系統可能調用外部 Solver 處理複雜計算(如考慮天氣因素的最佳路線)
· 最終向用戶提供一個原子化的解決方案:要么同時確認所有服務,要么全部不訂
「這裡原子性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單獨訂到機票但沒有酒店是沒有意義的,」Adrian 強調。「Anoma 的多域並發系統能在不同安全模型和延遲模型之間實現原子性操作。」
超越金融:遊戲與供應鏈的潛力
雖然早期採用者可能主要來自金融領域,但 Adrian 特別看好兩個額外的應用方向:遊戲和供應鏈。
「遊戲對延遲極度敏感,要讓遊戲好玩,必須非常快速且流暢,」Adrian 解釋道。「在 Anoma 中,你可以運行本地化的實例,就像《英雄聯盟》的做法一樣:在特定地理區域設置主要 Solver,提供超低延遲的確認,然後再將結果結算到全球層。」
對於供應鏈,Adrian 認為關鍵在於不同主權實體間的協作:「我不認為任何政府會在以太坊上發行國家貨幣,因為沒有人會把貨幣主權交給去中心化網絡。現實是,政府會運行自己的鏈,城市也會運行自己的鏈。Anoma 提供的正是一種極為靈活的方式,讓不同自治系統和主權實體之間可以順暢互動。」
技術落地與市場拓展
談到當前的技術挑戰,Adrian 表示大部分理論和實踐問題已經解決:「從理論層面來說,這些問題基本上都已經解決了。即使在實踐層面,大部分問題,特別是涉及密碼學和共識機制的部分,也都已經被解決並實現了。」
當前的挑戰更多在於優先順序和產品化:「我們該優先擴展到哪些系統?如何把它打包成機構可以立即使用的產品?」Adrian 透露,Anoma 正在與一些機構密切合作,探索如何將技術整合進銀行的技術堆疊。
在未來 12 個月的規劃中,Adrian 分享了幾個關鍵里程碑:
· 即將上線的 Token Launch,讓社區能夠參與 Anoma 的治理
· 一系列應用程式的推出,包括支付類和入口網站類應用
· 多個機構層面的合作公告,將 Anoma 擴展到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亞洲市場:創新的沃土
對於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和韓國,Adrian 表達了特別的興趣:「中國和韓國市場一直是我們非常關注的。相較之下,歐洲的開發者往往不夠敢嘗試新東西,但在韓國和中國,很多很酷的新點子會不斷出現,大家會直接拿來實驗。」
Adrian 特別提到了 2019 年在杭州的經歷:「杭州的開發者生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真的是一個很棒的科技環境。」
他認為 Anoma 的理念特別適合亞洲市場:「Anoma 更關心的是為當地社區提供基礎設施。例如讓上海的用戶可以使用本地的 Anoma 系統。它當然支援跨區域和互通性,但使用者不會被迫依賴一個他們並不在乎的全球安全模型。」
Anoma 的意圖架構代表了區塊鏈技術的一次範式轉移,從指令驅動走向目標驅動,從全球統一走向本地優先。隨著 AI 時代的到來,這種能夠支持大規模去中心化協作的基礎設施可能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