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Ondo Finance 為例,該項目在 2 月份接連推出了 Ondo Chain 和 Ondo Global Markets 等創新產品,積極推動 RWA 代幣化的發展。
Ondo Chain:Ondo Chain 是一條機構級 RWA L1 區塊鏈,它將公共區塊鏈的開放性與許可網絡的合規性、安全功能相結合,以推動 RWA 的大規模採用。
Ondo Global Markets:Ondo Global Markets(OGM)平臺允許用戶將美股(如蘋果、Uber 等)1:1 代幣化,並支持全天候交易。通過智能合約,這些代幣化資產可無縫接入 DeFi 協議,用於借貸、質押或衍生品交易,形成“RWA+DeFi”的複合收益場景,並解決了以往該類產品的合規性問題。
圖 5 來源:Ondo Finance
當然,RWA 的鏈上化不僅需要技術突破,還需解決合規難題。仍以 Ondo Chain 為例,該 L1 區塊鏈採用混合架構:驗證節點需經過許可(由 Franklin Templeton、Google Cloud 等機構運營),確保符合反洗錢(AML)與證券法規;而鏈上應用層完全開放,允許開發者自由發行資產或部署智能合約。這種設計既滿足機構對合規性的嚴苛要求,又保留了區塊鏈的開放性。
行情震盪,相對堅挺的RWA板塊有什麼亮點?
[TL;DR]:
RWA 板塊近期在加密市場回調中表現堅挺,是少數抗跌的賽道之一。
Ondo Finance 等 RWA 項目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解決了合規性問題並實現了資產高效流通。
RWA 憑藉真實收益支撐與機構背書,展現出穿越牛熊的長期生命力,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鏈上生態的核心樞紐。
引言
在市場遭遇拋售、各板塊紛紛回調之際,RWA 板塊卻以其獨特的韌性和穩定性領跑市場,再次輪換成為 Meme、AI 之後的市場熱點。本文將為大家深入探討 RWA 板塊的崛起之路,以 Ondo Finance 等為代表的項目如何推動 RWA 代幣化的發展,並解析 RWA 板塊在未來金融市場中的廣闊前景。
市場偏冷,RWA 板塊相對堅挺
進入 2 月以來,加密市場經歷了一輪深度回調。據數據顯示,在行情最慘烈的 2 月 3 日,BTC 一度跌破 9 萬美元,而一度低迷的 ETH 更是下探到 2100 美元,DeFi、Meme、AI 等板塊更接連暴跌。
然而,RWA 板塊卻逆勢微漲,成為少數抗跌的賽道之一。其中,專注於RWA Layer1 的 Mantra(OM)、RWA 基礎設施龍頭 Ondo Finance(ONDO)等在市場情緒修復中快速反彈,展現出強勁的韌性。
圖 1 來源:CoinMarketCap
事實上,加密市場近期表現與宏觀市場環境密切相關。伴隨著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以及降息動作中止,儘管消息已在市場預期內,但仍推動美元指數上漲,黃金同期價格則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加密市場雖受美股科技股反彈帶動有所回升,但投資者對該類高波動性資產的興趣減弱,轉而關注更具穩定收益預期的領域。由此不難再看,在此背景下,RWA 憑藉其與傳統金融的強關聯性、合規化特性及真實收益屬性,已然成為了部分存量資金避險的重要選擇。
圖 2 來源:BCG
在市場情緒的分化背後,則是機構資金的悄然佈局。2024 年至今,鏈上代幣化資產總市值已突破 160 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債等高信用評級資產佔比超過 30%。麥肯錫預測,到 2030 年代幣化資產規模可能達到 16 萬億美元,而波士頓諮詢集團甚至給出 30 萬億美元的樂觀預期。
圖 3 來源:rwa.xyz
從概念到實踐,RWA 打開加密想象邊界
我們去年曾在 《RWA賽道再度霸屏,一文看懂新機會》 介紹了 RWA 板塊的前生今世,為便於讀者更方便理解上下文,這裡再次做下簡單的背景交待。
RWA,即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是指通過區塊鏈技術將傳統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房地產)轉化為鏈上數字代幣的過程,其核心價值在於打破地域與流動性限制,實現資產的高效流通與組合。
根據資產類型,RWA 可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實物資產、另類資產等,其中以美國國債、企業債券為主的固定收益類產品佔當前 RWA 市場的 70%以上。
圖 4 來源:Yash Agarwal
以 Ondo Finance 為例,該項目在 2 月份接連推出了 Ondo Chain 和 Ondo Global Markets 等創新產品,積極推動 RWA 代幣化的發展。
Ondo Chain:Ondo Chain 是一條機構級 RWA L1 區塊鏈,它將公共區塊鏈的開放性與許可網絡的合規性、安全功能相結合,以推動 RWA 的大規模採用。
Ondo Global Markets:Ondo Global Markets(OGM)平臺允許用戶將美股(如蘋果、Uber 等)1:1 代幣化,並支持全天候交易。通過智能合約,這些代幣化資產可無縫接入 DeFi 協議,用於借貸、質押或衍生品交易,形成“RWA+DeFi”的複合收益場景,並解決了以往該類產品的合規性問題。
圖 5 來源:Ondo Finance
當然,RWA 的鏈上化不僅需要技術突破,還需解決合規難題。仍以 Ondo Chain 為例,該 L1 區塊鏈採用混合架構:驗證節點需經過許可(由 Franklin Templeton、Google Cloud 等機構運營),確保符合反洗錢(AML)與證券法規;而鏈上應用層完全開放,允許開發者自由發行資產或部署智能合約。這種設計既滿足機構對合規性的嚴苛要求,又保留了區塊鏈的開放性。
機構入場,RWA 超越 Meme 成為長期敘事
當前 RWA 生態的瓶頸在於“上鍊易,賦能難”,換言之,代幣化僅是第一步,如何讓資產在鏈上產生複合價值,仍需底層技術的突破。
再以近期大熱的 RWA Layer1 網絡的 Plume 為例,該公鏈通過模塊化設計吸引了瑞銀、黑石等傳統機構。例如,瑞銀通過 Plume 的 API 接口,將代幣化黃金接入 Compound 協議,用戶可質押 GLD 代幣獲取穩定幣貸款,年化收益達 8%。
圖 6 來源:Plume
當然,RWA 仍面臨多重的長期挑戰:
監管碎片化:不同司法轄區對代幣化資產的認定標準不一,美國 SEC 將部分 RWA 視為證券,而歐盟 MiCA 法案則要求嚴格託管合規;
流動性陷阱:非標資產(如房地產)代幣化後交易深度不足,易引發價格脫錨;
技術漏洞:2024 年 8 月,Centrifuge 因智能合約漏洞導致 2000 萬美元抵押品被清算,暴露出安全機制的薄弱。
話說回來,與 Meme 幣的過剩投機化、AI 概念的高度泡沫化相比,RWA 的核心優勢在於真實收益支撐與機構背書,其發展邏輯相對清晰,憑藉穩定的收益、合規性溢價以及生態擴展等優勢,尤其是目前在當前純粹炒作“市夢率”的浮躁氛圍中,佔據主導的鏈上國債仍能提供穩定現金流,這種差異決定了 RWA 穿越牛熊的長期生命力。
圖 7 來源:DefiLlama
總的來說,本輪牛市確實有別於以往山寨普漲的特點,這表明了資金從高波動資產向價值錨定領域遷移的趨勢不可逆轉,以 Ondo Finance、Plume、Mantra 等為代表的 RWA 板塊則憑藉其合規性、低泡沫化、真實收益與機構化特性,已成為連接傳統金融與鏈上生態的核心樞紐。對於投資者而言,佈局這一賽道不僅是規避風險的選擇,更是參與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歷史性機遇。
作者:Charle Y.,Gate.io研究員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本文內容為原創,版權為Gate.io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