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圖書館推出NFT項目以進行文化保護

Shalini Nagarajan

夏琳妮·納加拉詹

最後更新:

2024年6月18日01:44 EDT | 2 分鐘閱讀

梵蒂岡圖書館週一公佈了計劃,通過向支撐其手稿收藏的人授予不可轉讓的NFT(非同質化代幣)來擴大Web3的採用。Vatican Embraces Web3: NFTs for Cultural Heritage

目前,“實驗性”項目僅限意大利的捐贈者支持梵蒂岡宗座圖書館。

這家圖書館擁有大量古老手稿和印刷書籍,並在一份聲明中解釋了該計劃。在意大利,如果人們在社交媒體上推廣NFT項目直至7月16日,他們將收到一枚“銀NFT”。這個NFT可以訪問圖書館的一個獨特收藏,其中包括15幅手稿的高分辨率圖片。

與此同時,捐贈者將獲得“Gold NFT”,以便訪問所選所有高分辨率手工圖片。這一實驗甚至可能在未來擴大,讓人們通過沉浸式擴展現實(XR)技術虛擬探索圖書館。

使徒圖書館位於梵蒂岡城內,建築物可以追溯到16世紀末。

2024年16月17日至17日:新冠數據和梵子圖書館在意大別上映從歐美媒體中獲得NFT的項目,爲用戶提供一個特別集合的數字化道餐的獨家訪問權限。 訪問項目(僅限來自意大利的用戶):

— 梵蒂岡圖書館 (@vaticanlibrary) 2024年6月17日

梵蒂岡圖書館暗示利用Web3推動沉浸式體驗

梵蒂岡表示,已與日本科技巨頭NTT DATA合作,利用Web3構建更強大的在線社區。該項目旨在通過這種方式將圖書館與支持者連接起來。

去年,NTT發佈了計劃在Web3基礎設施上進行大量投資,承諾投入多達$4b。該公司還將進一步深入加密空間,旗下子公司計劃在2024年底推出自己的加密錢包。

在未來,梵蒂岡圖書館暗示可能允許虛擬或增強現實參觀圖書館本身。梵蒂岡宗座圖書館館長馬烏羅·曼託瓦尼神父本週表示:“我相信我們的文化遺產需要特別關注和致力於保護和推廣。”

梵蒂岡圖書館數字化轉型:迎接現代化世界

梵蒂岡圖書館通過其新的Web3項目繼續着其幾個世紀以來的公共外展使命。該圖書館成立於14世紀,其根源可追溯到公元4世紀,是天主教會歷史文獻龐大收藏的一部分。該項目標誌着該圖書館致力於使其古代珍寶能夠被更廣泛的觀衆所接觸。

2020年,梵蒂岡爲其圖書館推出了現代化的網站。此次升級提供了改進的搜索功能,並簡化了對數字化珍寶的訪問。用戶現在可以探索高分辨率的手稿、檔案材料、硬幣、獎章,甚至是印刷於16世紀之前的歐洲早期著作。

在谷歌新聞上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