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下調2025年汽車銷售目標,因爲當地銷售放緩

我失望地觀看着中國公布其2025年汽車銷售目標 - 一個拉胯的3230萬輛,低於行業專家的預測。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周五與其他七個機構一起發布了這一公告,低於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的3290萬輛預測。

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的新能車(NEV)目標僅爲1550萬輛,再次低於行業領袖預測的1600萬輛。這些新能車,包括電池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代表了中國汽車的未來,但政府似乎在降低預期。

他們將此框架設定爲一種穩定措施,其中包括對三級自動駕駛的有條件批準——能夠獨立導航有限交通情況的車輛。但我忍不住覺得這更多是關於管理放緩而不是促進創新。

與此同時,該部聲稱他們將更新道路安全規則,解決保險漏洞,並加強監管。他們的新口號是?“公平競爭"和"有序市場” - 這是對加強控制的官僚用語。

北京在汽車行業放緩之際的打壓

政府不僅在爲未來做規劃——他們已經開始幹預。就在宣布這些降低目標的兩天前, ministry 發起了一項爲期三個月的運動,針對汽車行業的“虛假營銷”和“在線違規行爲”。

這經歷了數月的慘烈價格戰,給中國的制造商、供應商和經銷商造成了嚴重打擊。今年五月,官員們實施了更嚴格的定價規則,以結束已成爲混亂的無序競爭。

數字說明了一切:八月汽車銷量以七個月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電動車銷量增長驟降至僅6%——這是今年上半年36%的月增長的戲劇性跌幅。

查爾斯·萊斯特(Charles Lester)來自Rho Motion,他將此歸因於更嚴格的比較和補貼調整,建議銷售可能在第四季度隨着新資金和季節性需求增加而恢復。他提到:“在美國,我們預計八月和九月的銷售將創下紀錄,隨後可能會出現大幅下滑。”

即便作爲中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將其2025年的全球銷量預測下調了多達16%,但小型競爭對手如吉利、小鵬和蔚來卻實現了創紀錄的月銷售額。"比亞迪仍然佔有市場份額,但他們無疑感受到了來自其他制造商的壓力,"萊斯特觀察到。

電動車銷量在全球降溫,區域差異明顯

全球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的銷量在八月份達到了170萬輛,同比增長15%,但顯著低於七月份的21%的增長,標志着自一月份以來的最低增速。

中國在八月份仍然以110萬輛的銷量佔據主導地位。歐洲的銷量增加了48%,達到了283,453輛,而北美新增了201,255輛,(上升了13%)。其他地區的銷量爲144,280輛,比去年增長了56%。

中國以外的強勁表現幫助抵消了國內的放緩。美國買家爭相申請即將到期的電動車稅收抵免,而由於綠色能源激勵,歐洲的銷售激增。

然而,中國控制了全球電動車市場的一半以上,這意味着其行業問題將會波及整個全球供應鏈。隨着2025年的臨近,制造商們在不穩定的價格、利潤縮減和監管不確定性中爭相適應。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