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股盈餘(EPS)這個詞在很多財報中都能見到,其實,EPS就是Earnings per Share的縮寫,代表公司每一股普通股所分配到的利潤。簡單來說,它就是在告訴我們一家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標。EPS越高,說明公司的賺錢能力越出衆。作爲投資者,看EPS是衡量公司價值的一大法寶。如果EPS相對股價更高,那麼企業在投資者眼中值錢的程度也會高一些。投資者常會利用EPS來比較不同公司的盈利狀況,看看誰的價值更誘人。



至於EPS怎麼計算?其實非常直觀:每股盈餘(EPS)= (淨利潤-優先股股息)/ 流通普通股的數量。這裏面的淨利潤就是公司扣除費用後的實際收益,而優先股股息和流通普通股的具體數據可以在公司財報中找到。

查最新EPS數據,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從財報上來找,這樣最準時又可靠;另一種方法是通過信息網站抓取數據,不過有時可能不夠及時或者需要訂閱。選用哪種方式看你自己更偏好哪一類。

那EPS選股有用嗎?當然。它能幫你發現每投一美元,公司能賺到多少錢。比方說,你可以通過分析不同年份的EPS變化趨勢,或者不同公司間的差異來做出投資決策。不過,單憑EPS還是不夠。我們得看看其他財務指標,以及行業的發展動向,才能真正判斷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

EPS和股價往往是一對好兄弟。簡單說,EPS夠高,股價通常也能上揚。這種關係就是因爲更高的EPS讓投資者對公司更有信心,繼而拉升股價。同時,EPS和每股股息(DPS)也有關係,前者看盈利能力,後者則是看股東能分到的紅利。特別是在公司的非日常經營中,特殊事件可能會影響淨利潤,還得排查這些影響。

另外,“稀釋每股盈餘”(Diluted EPS)跟“基本每股盈餘”(Basic EPS)也很關鍵。二者區別在於前者會考慮未來可能發出的股票,比如期權之類,當成已經發行的股票來算——從這個角度看,公司盈利能力可能會有所差異。

有個FAQ幫你掃清疑惑:EPS多少算好?簡單數據沒意義,重要的是長時間的上升趨勢和同行比較。而關於EPS能否預測,答案是能的,市場上很多分析師都會根據公司未來利潤預測未來的EPS,而投資者通過這些數據了解市場對公司未來的期待。你對這些數據怎麼看呢?有沒有新的見解?歡迎留言分享哦!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