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1011閃崩與2020年原油價格變負價格異曲同工。



2020年春季,新冠導致原油需求暴跌、庫存爆滿,交割日逼近。

4月20日,WTI原油近月合約暴跌至-37.63美元,賣家倒貼錢甩貨。

負油價背後,是訂單簿流動性在極端壓力下的瞬間消失:做市商撤單、買家缺席,價格跌破零點。短短幾分鍾,價格錨定失效,自由落體式暴跌。更誇張的是,許多行情軟件無法顯示負值,交易系統近乎癱瘓,市場陷入真空。

五年後,類似一幕在幣圈重演。10月11日,大量山寨幣閃崩,買盤蒸發,價格在無人接單的真空中暴跌。

訂單簿稀薄,大量賣單一口氣擊穿買盤層級。就像原油變負價時一樣,訂單簿流動性在極端行情下如幻影般消失,只留下一根驚心長針。

這些現象暴露了訂單簿模式的脆弱。相比之下,AMM在極端行情中更具韌性。不同於訂單簿依賴掛單,AMM的流動性由預鎖定資產提供,無需臨時找對手盤。

只要池內有資產,就能持續報出價格。AMM通過算法自動報價,交易直接與資金池交互,不會因撤單導致流動性蒸發。

每筆交易滑點可預期,價格連續,不會瞬間崩潰或跳空。所有數據鏈上透明,深度、流動、價格可查,極端行情下依然有序運行。

而其實呢,鏈上流動性的兩個創新,Uniswap 的 AMM 和 Aerodrome 的ve(3,3),而有項目將這兩種創新做了組合——Sui鏈上Momentum。

它用Move語言原生開發,定位爲Sui的“流動性引擎”,既承擔主要代幣交易,也彌補了生態流動性不足。

Momentum在機制上有兩大亮點:一是採用Uniswap v3式集中流動性模型,流動性提供者可在特定價格區間集中資金,爲熱門價區提供更深流動性,降低滑點、優化價格。

二是引入ve(3,3)激勵,將投票鎖定與正和博弈結合,用戶鎖定代幣可獲投票權和手續費分成,激勵長期流動性和治理參與,構建協議與用戶的利益共同體。

Momentum計劃用ve(3,3)驅動增長飛輪:更低滑點吸引交易量,交易量帶來更多手續費,手續費轉化爲更高收益,刺激代幣需求推高價格,估值提升吸引更多資金,流動性更深再反哺交易體驗,形成正反饋循環。

除核心交易協議外,Momentum還構建多元生態鞏固流動性中心地位。Momentum X模塊引入鏈上身分驗證與合規體系,打通跨鏈RWA通道,爲大額資金進出提供安全橋梁。TGL發行平台爲新項目提供一站式首發和流動性支持。Vaults自動化策略工具降低LP門檻,用戶可通過存款參與專業做市。xSUI流動性質押協議爲SUI提供收益同時釋放流動性。MSafe多簽錢包則保障生態安全。各模塊協同打造交易、發行、策略、質押、安全一體化金融生態。

Momentum的目標不僅是DEX,更是加密與現實資產的流動性和定價基礎設施。無論鏈上代幣還是RWA憑證,都能在Momentum上找到流動性、形成價格、自由交換。它要成爲加密金融的底層引擎,連接傳統與新興市場,爲去中心化金融提供價格與流動性支柱。

從數據看,Momentum的表現驗證了這一願景。自4月上線至今6個月,TVL達4.6億美元,累計交易額 210 億美元,獨立地址超200萬。更重要的是,ve(3,3)尚未啓動,僅靠產品實力和口碑就成爲Sui生態流動性龍頭,在主流交易對上提供最深資金池和最低滑點。這說明其設計優秀,用戶對前景充滿信心。

放眼行業。Uniswap、PancakeSwap、Raydium、Aerodrome等頂級DEX在巔峯時期的FDV均達數十億美元甚至上百億美元。Momentum的未來空間同樣廣闊。它在區塊鏈的角色相當於“紐交所+Citadel”:既是交易撮合場所,又掌控流動性供應,擁有價格制定權。這與Robinhood等純前端平台截然不同。Momentum掌握鏈上市場的流動性基礎設施,其戰略價值遠超普通交易所。評估Momentum時將其看作DeFi版圖中的關鍵基礎設施。
從原油負價到幣圈閃崩,傳統訂單簿在極端情形下暴露無力,DeFi浪潮才剛剛開始,一個由鏈上流動性引擎驅動、更抗脆弱、更具韌性的金融新世界,正在展開,期待各位選手的表現。

說了這麼多項目本身的優勢,那怎麼參與進來掙錢呢?

1/可以參與 Buidlpad 上的代幣打新活動,歷史的幾個收益率高的有超800%

2/可以參與其質押的玩法,年化也有高達 200%的幣

打新這事,贏面非常大,因爲是第一口肉啊,建議沒啥事都去參與,掙多掙少罷了
UNI9.27%
AERO4.9%
SUI5.97%
CAKE4.28%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