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信貸成爲全球金融市場新熱點,富人推動行業激增

私人信貸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繁榮,從銀行主導逐漸轉變爲由養老基金和富裕個人驅動。據投資銀行RA Stanger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私人信貸基金從富人手中吸引了480億美元資金,已超過2023年全年總額,並有望打破2024年834億美元的募資紀錄。

私人信貸工具吸引富裕投資者

資金主要流向私人信貸工具,尤其是非交易型BDC和區間基金等"常青"工具。這些基金沒有固定到期日,投資者可持續增持,對富裕家庭和個人極具吸引力。

專業解讀: 常青私人信貸基金的運作機制類似於開放式基金,但投資標的爲私人貸款。這種結構爲投資者提供了穩定收益和靈活性,同時也爲借款方提供了銀行之外的融資渠道。

主流金融機構競相布局

某頭部資產管理公司旗下的標志性私募信貸基金Bcred今年募集65億美元,總資產達730億美元,兩年內規模翻倍。市場開盤時,投資者平均每天新增訂單5000萬美元。

其他機構也在迅速追趕:

  • Cliffwater今年持有近110億美元,基金規模超300億美元
  • 某知名另類投資管理公司的債務解決方案基金已募集64億美元
  • Blue Owl和Ares Management分別募集約70億和50億美元

歐洲市場同樣蓬勃發展。諮詢公司Novantigo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歐洲大陸常青私募債務基金規模增長一倍多,2025年6月將達240億歐元。

專業解讀: 私人信貸市場的快速擴張反映了投資者對非傳統固定收益產品的需求上升。這種趨勢可能源於低利率環境下對更高收益的追求,以及對市場波動的避險需求。

行業增長引發關注與爭議

私人信貸市場的爆發式增長引發了一些擔憂。批評者指出,這類資產長期被宣傳爲公開市場的穩定替代品,但其不透明和缺乏流動性的特性可能在經濟低迷時期給投資者帶來風險,尤其是當贖回請求突然激增時。

華爾街資深人士對私人信貸市場規模的擴大表示擔憂。這一市場在企業貸款領域與傳統銀行展開競爭,實際上扮演着"影子銀行"的角色,向企業提供數百億美元貸款,而無需遵守2008年後針對銀行風險的監管規定。

專業解讀: 私人信貸市場的快速增長反映了金融體系的結構性變化。傳統銀行受到更嚴格監管後,非銀行金融機構填補了信貸供給的空缺。這種轉變可能帶來新的系統性風險,需要監管機構密切關注。

隨着競爭加劇,資金追逐交易,回報率也受到擠壓。某私募股權公司聯席總裁近期表示,獲得超額回報變得越來越困難。

盡管如此,富裕投資者的資金流入依然強勁。即便在今年早些時候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加劇、關稅政策調整導致市場動蕩的情況下,資金流入仍然保持強勁勢頭。

專業解讀: 私人信貸市場的韌性表明,投資者正將其視爲長期財富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而非另類投資選擇。這種認知轉變可能會對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促使傳統金融機構調整產品結構以應對競爭。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