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風雲:AI浪潮下的投資機遇與陷阱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24年,輝達股價宛如坐上過山車。6月18日,公司市值飆升至3.34兆美元,短暫超越蘋果和微軟成為市值冠軍。然而好景不長,到6月底股價回調超過兩成,市值蒸發近8千億美元,創下2022年9月以來最差單月表現。不過8月初觸底後,輝達又開始反彈,10月中旬已累漲25%,接近6月高點。

我親身經歷了這波波動,看著輝達概念股也隨之起伏。台積電9月營收創下2,518億新台幣的歷史記錄,同比暴增近四成。公司還宣布高雄廠2025年將量產全球最先進的2奈米晶片,股價因此一路攀升。日月光投控同期營收也達555.79億元,創近11個月新高,加上新設K28封測廠,股價同樣水漲船高。

輝達本身是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只負責設計GPU但不直接製造。台灣企業憑藉多年技術積累,成為輝達供應鏈上游的重要一環,這些與輝達業務緊密相連的公司就是所謂的"輝達概念股"。

投資這類股票有著戰略意義。輝達在AI、深度學習和雲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帶動相關概念股一同增值。隨著輝達技術廣泛應用,整條產業鏈都將受益,無論是硬件製造商還是軟件開發商。

台股中具代表性的輝達概念股包括台積電、日月光、緯創、京元電子、廣達、技嘉和聯發科。美股則有ARM、AMD、高通、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

我特別關注台積電,它在高效能運算業務占比已超過52%,超越智慧型手機成為第一大業務。隨著AI基建持續發展,這一數字預計還會增長。技術面上,台積電呈現明顯多頭排列,短期仍有上漲動力。

日月光雖然2023年營收下降13%,但作為封測市場領導者,其先進封裝技術在AI浪潮中極具競爭力。不過短期股價走勢不明朗,均線交叉混淆,顯示市場分歧嚴重。

ARM則是輝達曾試圖以400億美元收購的對象。雖然收購失敗,但ARM仍是輝達重點持股,兩家公司在多個領域合作。ARM近期改變銷售策略,從依晶片價值收費轉為依裝置價值收費,長期可能穩定並擴張營收。但短期內股價已漲超100%,能否突破前期高點仍待觀察。

投資輝達概念股有三種主要方式:直接購買股票、通過ETF投資,或使用差價合約(CFD)交易。直接購買適合長期持有者,ETF適合追求多元化的投資者,而CFD則適合尋求靈活性的短期交易者。

人工智能確實是當下熱點,但許多概念股已經漲幅巨大,未來業績能否支撐高企的股價值得持續觀察。輝達供應鏈也在不斷擴張,新入局者將帶來競爭。但從長遠看,AI變革才剛剛開始,輝達GPU供不應求,加上Sora等新模型進一步推動需求,台股相關概念股仍有實際的業績成長基礎。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