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Fun 啓動中文 Meme 創作大賽!
創建或交易 Meme 代幣,瓜分 3,000 GT 獎勵! 💰
🎨 1 分鍾零代碼發幣,僅需 ~0.0000042 GT Gas 費
🏆 最高市值代幣瓜分 1,000 GT
💎 畢業代幣前 100 名購買地址瓜分 2,000 GT
代幣發射時間: 10 月 3 日 00:0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活動時間: 10 月 8 日 17:30 - 10 月 15 日 23:59(UTC+8)
釋放創意,立即參與 👉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516
#GateFun #GateLayer #Web3 #MemeToken
加密行業薪酬報告:薪酬普遍下降,遠程辦公仍是主流
作者:Dragonfly
編譯:Felix, PANews
加密領域可靠的薪酬數據非常稀缺。Dragonfly 曾發布首份薪酬相關的數據集和分析報告( 2023 年度)。如今,Dragonfly 再度發布薪酬報告,包含 85 家加密貨幣公司,收集時間是 2024 年末和 2025 年第一季度。該報告還擴大了研究範圍,包含大約 3,400 個獨立且不重復的員工和候選人的數據,並在相關情況下將調查結果與 2023 年的報告進行了比較。本文 PANews 節選了報告部分精華,以下爲內容詳情:
亮點
大多數加密公司處於增長模式,但非高速增長模式。
加密行業的招聘從一開始就具有全球性,僅限美國的招聘幾乎不存在。
歐洲是主要的國際中心。
幾乎所有層級和地區的基本工資和代幣薪酬都有所下降。
遠程辦公依然盛行,而各大公司並不打算改變這種現狀。
加密行業難以進入,不到 10% 的職位是初級崗位。
工程部門佔據主導地位。
美國的薪資是全球工程領導崗位的標準。
薪酬狀況
總體而言,2024 年和 2025 年初的加密行業薪酬處於下行市場,與傳統行業相比,其薪酬體系仍相對不成熟。
幾乎所有層級的薪資和代幣獎勵都有所下降。美國崗位的現金薪酬仍處於領先地位,而國際團隊則通過提供更大的股權和代幣獎勵來縮小差距。股權分配不均衡,尤其是非技術、非高管崗位。美國的薪酬範圍有所縮小,而國際崗位有時能達到美國水平的 2 至 10 倍。
按發展階段劃分,預期的模式依然成立:早期公司提供的薪資較低,但股權更多(通常是兩倍),而後期團隊則相反。代幣總體上變得不那麼常見,但在市場推廣(GTM)、產品和高級國際職位中仍具有重要意義。
初級職位受到的衝擊最大,薪資大幅下降,獎金也縮水,不過股權獎勵有所增加。美國新入職員工的現金收入仍較高,但國際同行通常獲得的股權是其 2 至 3 倍,代幣獎勵也更多。
中層員工受到擠壓,增長有限,而高層員工則情況較好,減薪幅度較小,股權更穩定,代幣也愈發集中在高層。
高級 IC(獨立貢獻者)和高管層的薪酬提升幅度最大,在產品和工程領域尤爲明顯。
薪酬基準
以下是軟件工程、加密工程、開發者關係、產品管理、設計、市場營銷以及市場拓展等各個崗位的薪酬數據。
國際工程高管的薪酬首次超過美國同行(總薪酬在 53 萬至 78 萬美元之間),這得益於代幣獎勵接近 3% 的提升。
對於加密工程師而言,“確定性與上升空間”的權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美國工程師在幾乎每個層級的現金和總薪酬方面都領先,而國際同行在初級和中級的股權和代幣獎勵方面領先。
產品管理高管的薪資在所有職位中最高(39 萬至 48.4 萬美元),總薪酬與工程職位相當或更高;國際產品管理的股權獎勵通常約爲美國水平的 2 至 10 倍。
開發者關係成爲最“無國界”的職能,全球薪酬區間幾乎相同,經理和高管層級的差異較小(美國在股權和總薪酬方面領先;國際在代幣方面領先)。
設計職務的領導層不如高級設計師受重視。美國設計崗位的 IC(首席/高級)在總薪酬方面超過了經理,甚至一些高管。
市場營銷在薪酬和所有權方面存在地域差異。美國在薪資和總薪酬方面領先,而國際公司的股權約爲美國水平的 3 至 10 倍。
GTM 總薪酬在入門級和經理級的薪酬差距縮小。高級 IC 在總薪酬方面超過了經理,而國際業務部門的領導在股權方面勝出。
創始人薪酬
在本報告中,公司所有權分爲股權和代幣(與之前的報告中將它們合並在一起不同)。因此,薪資分析是按年同比報告的,而股權和代幣數據反映的是 24/25 年的數據。
與去年相比,創始人的薪酬有所增加。總體而言,融資額越高,薪資越高,股權佔比越低(正如預期)。
美國創始人在薪資、股權和代幣方面的收入普遍高於國際同行。
要點:
創始人平均薪資同比約增長 37%,從 2023 年的 14.4 萬美元增至 2024/2025 年的 19.7 萬美元。
種子輪的美國創始人擁有最高比例的股權(32%)。
種子輪階段,不同地區的代幣持有比例相對穩定(9%),但在後期階段則差異顯著。
罕見的例外情況:在 A 輪融資中,國際創始人的薪資高於美國創始人(分別爲 24.4 萬美元和 19.8 萬美元),而美國創始人持有的代幣更多(分別爲 13% 和 9%),股權比例也略高(分別爲 20% 和 19%)。
罕見的例外情況:在 B 輪融資中,國際創始人報告擁有最高的股權比例(30%),但這一數據基於有限的數據,應謹慎解讀。
獎金與浮動薪酬
獎金的使用情況隨企業規模擴大而減少:規模較小和處於早期階段的團隊最有可能進行嘗試,中型公司選擇性地採用,而後期階段和基礎設施導向型公司則逐漸減少使用,轉而傾向於長期激勵措施。
在存在獎金的情況下,獎金通常與公司和個人績效(混合)掛鉤。僅與公司掛鉤、僅與個人掛鉤以及基於職位/級別的模式不太常見,固定獎金也很少見。
要點:
獎金在規模最小的公司(1-5 名員工)和早期階段(種子輪/A 輪)達到峯值,尤其是在融資金額爲 500 萬至 1990 萬美元的公司中。
CeFi 的採用率最高,爲 71%;DeFi 爲 50%,主要由美國驅動,且更注重個人績效;基礎設施/L1/L2 的採用率要低得多(15-30%),且通常是混合模式。
美國的獎金待遇更爲友好,尤其是對中型團隊而言。
例外:一些資金雄厚的 C 輪後團隊表示,由於入職需求激增以及品牌知名度提升,面臨“申請人數過多”的問題。
例外:基礎設施公司面臨的挑戰最爲廣泛:63% 的公司提到人才短缺,27% 提到薪酬問題,5% 提到競爭,還有 5% 提到遠程/全球招聘(這是唯一提到這一問題的領域)。
代幣補償分析
許多團隊在計算代幣授予時,越來越多地將代幣與股權分開。在後期階段,通常的做法是將授予與公平市場價值掛鉤,最常見的是使用時間加權平均價格 (TWAP)。
在歸屬方面,大多數團隊遵循四年期計劃,並設置一年的“懸崖期”,但也有一些團隊嘗試了混合模式,將基於時間與裏程碑驅動的解鎖相結合。
大多數公司都是從專門的員工代幣池中發放代幣,只有少數非常大的組織仍從總供應量中分配贈款,但越來越少見了。
薪酬構成(現金、代幣、股權)
早期團隊嚴重依賴股權來保持代幣的靈活性。中型組織通常會轉向混合模式(股權+代幣),提供風險調整後的薪酬結構和額外的流動性。大多數後期公司在公司價值和代幣流動性動態更加穩定後,會重新傾向於股權。
要點:
近半數國際團隊(44%)只提供代幣。美國團隊則相反,只有 39% 的團隊只提供股權。
早期公司嚴重依賴股權(員工數在 1 至 5 人時約 71%),混合薪酬在 A 輪達到頂峯,之後逐漸向股權傾斜(B 輪爲 45%,C 輪爲 71%)。
像 L1、L2 和 DeFi 這樣協議密集型領域自然傾向於代幣爲主的薪酬,而基礎設施、消費和 CeFi 公司則默認採用股權。
TGE 之前的團隊中,近三分之一只提供股權和代幣支付,混合支付佔 32%;而一旦項目啓動,團隊就嚴重依賴代幣支付(47% 只提供代幣支付,47% 提供混合支付),純股權支付幾乎爲零。
罕見例外:極少數(5%)只提供現金支付
股權/代幣關係(比例)
只有少數團隊在股權和代幣之間建立了比例關係,即公司根據個人的股權份額來確定未來的代幣授予。
在 TGE 之前,這是常態,但隨着公司的發展成熟,幾乎所有公司都切斷了這種聯繫。到了後期,股權和代幣被視爲完全不同的東西。
要點:
51% 的公司將代幣和股權視爲獨立的薪酬要素(沒有比例關聯);到 D 輪及之後,這種情況已普遍存在。
在種子輪/ TGE 前期,比例模型仍最爲常見(33%),但總體而言,隨着公司的發展,其使用率有所下降。
案例:90% 的 L2 公司沒有比例關係,並且沒有尚不確定的。
地域不影響比例關係
歸屬時間表和開始日期慣例
TGE 之前的公司(尤其是在 DeFi 和 L1 領域)通常在 TGE 開始歸屬,以管理留存和流通供應。擁有流通代幣的團隊通常在員工入職之日開始歸屬(最常見的方法)。這些做法在美國和國際團隊之間基本一致,主要差異在於 TGE 前的團隊。
大多數公司採用標準的基於時間的歸屬,通常是四年計劃,並帶有一年的“懸崖期”。
少數團隊探索了與績效掛鉤的歸屬,或績效與時間的結合。據傳,團隊將歸屬與網路層面的 KPI(個人難以控制)掛鉤持謹慎態度,而是專注於可審計的產品、團隊和個人裏程碑。
要點:
61% 的公司在員工入職當天就開始歸屬
59% 的 TGE 前團隊在 TGE 時開始歸屬
歸屬安排大多標準化,92% 的公司採用基於時間的歸屬,通常在 4 年內完成,其中第一年爲“懸崖期”
例外:只有少數公司偏離了標準的基於時間的歸屬:6% 的公司採用了混合時間和裏程碑模式,2% 的公司完全依賴基於績效的安排
地域與遠程工作
招聘足跡
全球優先是默認模式,大多數團隊從第一天起就跨國招聘。普遍而言,人才獲取和靈活性比地理位置更重要。
僅在美國招聘的情況很少見,主要出現在種子輪和 A 輪,隨着公司的發展這種做法逐漸消失。僅在國際招聘的情況在各個階段和規模的企業中都保持穩定,這通常反映了成本敏感的招聘策略。
要點:
從第一天起,全球化就成爲默認選擇,81% 的公司在美國和全球範圍內同時招聘。
規模較小的團隊往往較早進行全球招聘。擁有 21 至 100 名員工且融資在 2000 萬至 4000 萬美元之間的公司是最爲穩定的,甚至比規模更大的公司還要穩定。
基礎設施團隊最有可能進行全球招聘,比例達到 80%。
罕見的例外情況:僅在美國招聘的情況幾乎不存在,佔比僅爲 6%,這種策略主要由早期的消費類和 DeFi 團隊採用,但隨着規模擴大,他們也放棄了這種做法。
國際員工所在地
西歐是主要的國際招聘中心。
隨着公司發展成熟,需要更強大的本地運營,通常在 B 輪後期會出現區域招聘的轉變,從而向亞洲、加拿大和東歐擴張。
要點:
西歐:84% 處於 B 輪至 E 輪(以及約同樣比例的 4000 萬美元以上融資)的公司在當地僱用了員工
東歐:63% 的後期公司在此招聘,被強大的工程人才儲備和成本效益所吸引
亞洲:爲了適應更強勁的市場應用,招聘比例同比幾乎翻了一番(從 20% 增至 41%)。
加拿大:38% 處於 B 輪至 E 輪的公司拓展至加拿大,利用其靠近美國、有利的監管環境和開發者基礎作爲對沖手段
南美洲:只有 13% 處於 B 輪至 D 輪的公司在此擴張
罕見的例外:印度(9%)、非洲(4%)和大洋洲(2%)仍未得到充分開發
監管驅動的招聘變化
從 2023 年到 2024 年,監管成爲影響加密人才戰略的最熱門外部因素之一。在美國,圍繞交易、托管和協議活動的審查力度加大,使得合規考量在招聘決策中佔據重要地位。
然而,回顧 2024 年和 2025 年初,監管對促使企業在美國以外地區招聘員工的影響甚微。所發生的調整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 DeFi 領域(這兩個領域最有可能擁有或發行代幣)中規模較大、資金更充裕的團隊,以及在 CeFi 領域(該領域受到的監管更爲嚴格)。
同時擁有美國和國際團隊的公司最有可能提及受監管驅動的舉措,而僅在美國開展業務的公司大多沒有反應,只有少數公司考慮做出改變。
要點:
總體而言,僅有 14% 的公司因監管壓力而調整了招聘策略。
近四分之一同時在美國和國外擁有員工的公司表示,監管直接促使其決定擴大國際招聘規模。
在僅有國際員工的公司中,大多數公司因其他原因已實現全球化,但 21% 的公司承認監管發揮了一定作用。
遠程辦公與混合辦公政策
加密行業仍以遠程工作爲主,大多數公司採用完全分布式辦公模式。其次是混合模式,將遠程工作與強制到辦公室工作相結合。遠程優先(可選擇是否在辦公室辦公)模式佔據了較小的中間地帶,很少有公司完全在辦公室辦公。
兩種模式的理念都很強,總體而言,政策難以改變:幾乎所有團隊都計劃維持現有模式。
要點:
超過一半的公司完全遠程辦公,超過四分之一的公司採用混合模式,而遠程優先的公司佔比較小,爲 14%。
94%的公司沒有改變政策的計劃。
美國團隊更傾向於遠程辦公(55%),而國際同行則更傾向於混合辦公(35%)。
A 輪融資團隊的辦公方式相對混合,但到了 B 輪融資,遠程辦公佔比達到73%。
罕見的例外:只有 2% 的公司完全在辦公室辦公。
組織架構與招聘趨勢
團隊和級別組成
加密行業長期以來一直以工程師爲主導,這一趨勢在從種子前到 B 輪後的各個規模、階段和融資層級中都有所體現。國際團隊更傾向於工程師,而產品和營銷領導職位則主要集中在美國。
從團隊成長的角度來看,種子輪團隊主要是工程師;A 輪到 B 輪增加了高級產品經理、設計師和市場推廣團隊(管理人員較少);B 輪之後在市場推廣和工程方面增加了架構。
值得注意的是,初級職位招聘稀缺,這限制了人才儲備和多樣性,也使得新入行者更難進入該行業(產品和營銷領域尤其艱難)。工程領域之外的高管招聘也很有限。
要點:
工程(軟件和加密)崗位約佔總員工數的 67%,涵蓋不同規模、階段和融資輪次的企業
初級職位僅佔所有職位的 10%
產品部門人員配備不足,超過半數的產品經理處於高級或執行級別
營銷部門人員也較少,僅佔員工總數的 7%,國際團隊比例略高
GTM 部門佔員工總數的 11%,主要爲中高級職位
開發者關係部門佔員工總數的 3%,主要爲中級職位,薪酬與其他部門相當
設計部門人員以高級爲主,缺乏領導層,約 44%處於高級級別,經理或執行級別職位不足 10%
除工程部門外,其他部門人員配備精簡:營銷/工程比例爲 1:14,產品/工程比例爲 1:13
罕見的例外:在一些國際團隊中,產品經理與工程師的比例高達 1:20
各職能部門招聘勢頭
大多數團隊處於目標增長模式,而非超速增長。總體而言,公司在精簡支持團隊的同時,選擇性地擴充核心團隊,許多公司有意維持員工人數不變,很少有公司計劃整體減少人員數量。
招聘勢頭與上述團隊構成情況相符。工程部門顯然是重中之重,而產品和市場營銷部門則穩步但謹慎地增長。在擴張階段以及基礎設施和金融領域,GTM(銷售、市場和運營)招聘勢頭強勁,但在消費、遊戲和 NFT 公司則有所放緩。設計部門仍處於建設不足狀態,運營和人力資源/招聘部門基本持平,由於技術團隊的增長速度快於內部支持,因此可能造成瓶頸。
要點:
工程部門引領增長,約 78% 的團隊在擴張,僅有 1% 的團隊在裁員。這也是唯一一個有真正初級職位招聘渠道的部門。
GTM 招聘隨着發展階段的增長而增加,57% 的團隊在擴張,40% 的團隊持平。
產品和市場營銷部門保持穩定,大約一半的團隊增加,一半的團隊持平。
很少有團隊全面擴張;大多數團隊在 2 至 4 個職能上擴張,同時保持其他職能不變,這可能是爲了簡化招聘流程。
GTM 只有在高級和高管人才已經到位的情況下才會擴張,而且公司很少通過招聘初級職位。
增長緩慢往往伴隨着高級人才佔比較高的團隊;一旦產品、設計或工程部門的高級和高管層到位,這些部門更有可能保持穩定並放緩招聘。
整體裁員比例很少,爲3%,設計、運營和人力資源/招聘部門的裁員比例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