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於週五正式啟用代表歐洲技術突破的Jupiter超級計算機。根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親自主持了啟用儀式,見證這台歐洲迄今為止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計算設備投入運行。該系統由法國IT企業Atos與德國公司ParTec聯合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在全球超算排行榜上位居第四。Jupiter成為歐洲首台達到百億億次(exascale)級別的計算機,其性能指標令人矚目:每秒可執行一千萬億次計算操作,相當於1000萬台筆記型電腦的總計算能力。## 歐洲科技自主的里程碑梅爾茨總理在啟動儀式上將Jupiter稱為"歐洲歷史性的開創性項目"。他強調這是歐洲對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回應,因為這兩個國家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相關產業發展方面已佔據領先地位。"我們德國和歐洲擁有所有條件迎頭趕上,並最終在全球AI競爭中站穩腳跟,"梅爾茨在發布會上表示。Jupiter超級計算機的設計初衷是服務於生物技術和氣候研究等科學領域,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於運行複雜模擬、構建精確模型和處理海量數據集至關重要。然而,該設備的部署也被視為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歐洲正積極推動減少對外國控制的數字基礎設施和芯片的依賴,特別是美國科技巨頭和中國製造商的產品。## 產業界呼籲開放共享高性能計算資源德國數字商業協會Bitkom負責人拉爾夫·溫特格斯特(Ralf Wintergerst)表示,Jupiter將推動德國站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前沿,並有助於顯著提升該國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溫特格斯特特別強調了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對於初創企業和成熟企業來說,訪問Jupiter應該儘可能簡單便捷。"這一呼籲反映了產業界的共同願望——希望這一頂尖基礎設施能夠促進歐洲AI創新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當前歐盟在發展支持大規模AI研發所需的硬件基礎設施方面已明顯落後。當矽谷工程師在配備密集Nvidia GPU的機架上訓練大型模型,而中國實驗室通過國家資助快速擴大算力規模時,歐洲基本處於觀望狀態。Jupiter的部署標誌著這一局面開始發生積極變化。## 美國新提案可能限制全球芯片供應在Jupiter超級計算機上線的同一天,Nvidia公開發出警告,稱美國正在醞釀一項新法案,該法案可能會阻礙Jupiter等系統未來的升級計劃。這一法案名為《保證國家人工智能的訪問和創新法案》(GAIN AI Act),是作為《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提出的。該法案要求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優先考慮美國國內訂單,而非國際發貨需求。Nvidia的一位發言人對此表達了擔憂,認為該法案可能弊大於利:> "我們絕不會為了服務世界其他地區而剝奪美國客戶的權利。這項擬議法案試圖解決一個並不存在的問題,它將限制全球範圍內任何使用主流計算芯片的行業的競爭。"該法案提出了嚴格的許可規則:性能得分超過4800的芯片都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而美國商務部將有權完全拒絕發放許可證。該法案明確規定,如果美國買家仍在等待供貨,則應阻止先進芯片的出口。這一提案延續了前任總統喬·拜登實施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該規則限制了美國企業向其他國家出口的處理器性能。這些管控措施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美國在獲取關鍵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先權,並阻止中國獲得可能用於軍事AI發展的高性能硬件。## 美國科技管制政策出現摩擦儘管存在上述限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8月與Nvidia達成一項協議,同意允許該公司恢復向中國出口部分被禁的人工智能芯片。作為交換,特朗普政府將獲得Nvidia這些出口業務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這一協議引發了業界質疑:在人工智能技術監管中,經濟利益是否凌駕於安全考量之上?在美國不斷加強管控的同時,德國正努力開放其計算資源——至少在歐盟內部。歐洲的戰略目標是建設能夠支撐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自主基礎設施,減少對華盛頓持續許可的依賴。然而,挑戰在於:世界上絕大多數最先進的AI芯片仍然來自美國,而Nvidia依然是全球幾乎所有主要AI系統的核心供應商。這一現實使得歐洲實現技術自主的道路充滿挑戰。
歐洲AI算力突破:德國Jupiter超級計算機亮相 引發全球科技競爭新格局
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於週五正式啟用代表歐洲技術突破的Jupiter超級計算機。根據路透社報導,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親自主持了啟用儀式,見證這台歐洲迄今為止最強大的人工智能計算設備投入運行。
該系統由法國IT企業Atos與德國公司ParTec聯合提供技術支持,目前在全球超算排行榜上位居第四。Jupiter成為歐洲首台達到百億億次(exascale)級別的計算機,其性能指標令人矚目:每秒可執行一千萬億次計算操作,相當於1000萬台筆記型電腦的總計算能力。
歐洲科技自主的里程碑
梅爾茨總理在啟動儀式上將Jupiter稱為"歐洲歷史性的開創性項目"。他強調這是歐洲對美國和中國的技術回應,因為這兩個國家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相關產業發展方面已佔據領先地位。
"我們德國和歐洲擁有所有條件迎頭趕上,並最終在全球AI競爭中站穩腳跟,"梅爾茨在發布會上表示。
Jupiter超級計算機的設計初衷是服務於生物技術和氣候研究等科學領域,其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於運行複雜模擬、構建精確模型和處理海量數據集至關重要。然而,該設備的部署也被視為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歐洲正積極推動減少對外國控制的數字基礎設施和芯片的依賴,特別是美國科技巨頭和中國製造商的產品。
產業界呼籲開放共享高性能計算資源
德國數字商業協會Bitkom負責人拉爾夫·溫特格斯特(Ralf Wintergerst)表示,Jupiter將推動德國站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前沿,並有助於顯著提升該國的人工智能研發能力。
溫特格斯特特別強調了資源共享的重要性:"對於初創企業和成熟企業來說,訪問Jupiter應該儘可能簡單便捷。"這一呼籲反映了產業界的共同願望——希望這一頂尖基礎設施能夠促進歐洲AI創新生態系統的整體發展。
當前歐盟在發展支持大規模AI研發所需的硬件基礎設施方面已明顯落後。當矽谷工程師在配備密集Nvidia GPU的機架上訓練大型模型,而中國實驗室通過國家資助快速擴大算力規模時,歐洲基本處於觀望狀態。Jupiter的部署標誌著這一局面開始發生積極變化。
美國新提案可能限制全球芯片供應
在Jupiter超級計算機上線的同一天,Nvidia公開發出警告,稱美國正在醞釀一項新法案,該法案可能會阻礙Jupiter等系統未來的升級計劃。
這一法案名為《保證國家人工智能的訪問和創新法案》(GAIN AI Act),是作為《國防授權法案》的一部分提出的。該法案要求人工智能芯片製造商優先考慮美國國內訂單,而非國際發貨需求。
Nvidia的一位發言人對此表達了擔憂,認為該法案可能弊大於利:
該法案提出了嚴格的許可規則:性能得分超過4800的芯片都需要獲得出口許可證,而美國商務部將有權完全拒絕發放許可證。該法案明確規定,如果美國買家仍在等待供貨,則應阻止先進芯片的出口。
這一提案延續了前任總統喬·拜登實施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該規則限制了美國企業向其他國家出口的處理器性能。這些管控措施的主要目標是確保美國在獲取關鍵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先權,並阻止中國獲得可能用於軍事AI發展的高性能硬件。
美國科技管制政策出現摩擦
儘管存在上述限制,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於8月與Nvidia達成一項協議,同意允許該公司恢復向中國出口部分被禁的人工智能芯片。作為交換,特朗普政府將獲得Nvidia這些出口業務一定比例的銷售收入。
這一協議引發了業界質疑:在人工智能技術監管中,經濟利益是否凌駕於安全考量之上?
在美國不斷加強管控的同時,德國正努力開放其計算資源——至少在歐盟內部。歐洲的戰略目標是建設能夠支撐下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自主基礎設施,減少對華盛頓持續許可的依賴。
然而,挑戰在於:世界上絕大多數最先進的AI芯片仍然來自美國,而Nvidia依然是全球幾乎所有主要AI系統的核心供應商。這一現實使得歐洲實現技術自主的道路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