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成熟制程的整合大戲:華虹中芯雙雙出手

robot
摘要生成中

近日半導體圈有點熱鬧,國內兩大成熟制程代工巨頭搞起了內部整合。說實話,這些動作看着像是資本遊戲,但骨子裏是行業洗牌的前奏。

華虹那邊剛宣布要通過發股加現金方式,從自家爸爸手裏收購華力微近98%的股權,外加配套融資。表面上是爲了解決A股上市時承諾的同業競爭問題,實際上嘛...A股一復牌就暴漲9.18%,市場顯然很喫這一套。

緊接着中芯國際也不甘示弱,宣布要發A股收購自家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的49%股權,交易對手全是些國家隊和產業基金。A股直接停牌了,但H股倒是興奮得不行,當天狂飆近5%。

我得說,中芯北方這個子公司可不簡單。雖然中芯國際沒單獨披露它的財務數據,但從公開信息看,這家夥和中芯京城兩家合計佔了中芯國際總資產的26.56%、收入的27.41%。更重要的是,中芯北方那條12英寸生產線已經跑了近10年,設備折舊估計已經提得差不多了,我敢打賭它現在正美滾滾地賺着錢。

這兩樁交易看着不同,實則異曲同工——都是對12英寸成熟制程平台的整合。爲啥都盯着12英寸?因爲這玩意單位芯片成本低、性價比高,還是唯一能兼容先進制程的尺寸。全球巨頭包括臺積電、三星都在往這方向砸錢,上遊供應商也都以12英寸爲主要開發方向。

中芯國際2025年6月底的財報顯示,12英寸晶圓收入佔比已達76%,這麼重要的業務,當然想一統管理權。收購少數股東權益後,決策效率提高,業績也能合並進來,還不用分錢給別人,賺大了。

看透點說,這波操作是國內半導體圈被迫"聚合"的開始。全球競爭這麼激烈,資源不往強者集中怎麼打仗?華虹和中芯通過收購擴大12英寸平台的規模效應,無非是想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站穩腳跟。

不過我有點疑問,這種整合雖然對內優化了資源配置、減少了內耗,但在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中,咱們還差得遠呢。別人搞先進制程早就跑出幾條街了,咱們還在忙着整合內部資源,追趕的路確實漫長啊。

話說回來,至少這是朝着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市場反應這麼積極,錢投進去總比散着好。只是希望這不是表面上的資本運作,而是能真正提升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戰略動作。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