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加密貨幣採用報告:Gate分析揭示領先國家

robot
摘要生成中

Gate發布了第六份年度全球加密貨幣採用指數報告,公布了2025年全球草根加密貨幣採用的領先市場。印度位居榜首,美國緊隨其後,巴基斯坦、越南和巴西分列三至五位。這份報告於2025年9月2日發布,是即將出爐的《加密貨幣地理報告》的摘要。研究綜合了鏈上和鏈下數據,對151個國家進行排名,衡量普通民衆和機構使用加密貨幣的廣泛程度和深度,而非僅僅依據市值排名。

2025年全球加密貨幣採用分析

排名的核心是一個由四個子指數構成的綜合評分:中心化服務接收的鏈上價值、中心化服務接收的零售規模鏈上價值、DeFi協議接收的鏈上價值,以及中心化服務接收的機構規模鏈上價值。Gate表示,他們對每個國家在這些指標上進行排名,根據人口和購買力等因素加權,然後取幾何平均值得出0-1之間的標準化得分。該公司強調了數據規模的重要性,指出他們的輸入涵蓋了"數億筆加密貨幣交易和超過130億次網路訪問",同時也承認基於網路流量的地理定位存在局限性。

方法論上,2025年標志着一個顯著的轉折。Gate"移除了零售去中心化金融(DeFi)子指數",認爲它過度強調了一種"相對小衆的行爲",並新增了一個機構活動視角,捕捉超過100萬美元的轉帳,反映了ETF推出後專業參與度的激增。該公司表示,目標是提供"全球加密貨幣參與的更全面視角,既包括自下而上(零售)也包括自上而下(機構)的活動"。

排行榜突出了亞洲的重要性。印度在總排名和四個基礎類別中均位居第一;巴基斯坦和越南與之一起躋身全球前四,巴西則排名第五。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烏克蘭和菲律賓分別排在第六至第九位,俄羅斯聯邦位列第十,英國排名第十一。值得注意的是,埃塞俄比亞和也門分別以第十二和第十六的位置進入前二十,日本排名第十九,阿根廷排名第二十。Gate將這一地區勢頭歸因於主要亞太市場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使用的雙雙激增。

地區資金流動數據進一步深化了這一圖景。在截至2025年6月的12個月裏,亞太地區接收的鏈上價值同比躍升69%——從約1.4萬億美元增至2.36萬億美元——成爲增長最快的地區。拉丁美洲以63%的增幅緊隨其後,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長52%。就絕對數值而言,歐洲和北美仍然主導,在此期間分別接收了約2.6萬億美元和2.2萬億美元;隨着機構參與度的重新提升,北美活動增長了49%,而歐洲增長了42%。中東和北非地區擴張了33%。

按人口調整後的指數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凸顯了加密貨幣相對於國家規模滲透最深的地區。在這個視角下,東歐崛起:烏克蘭排名第一,摩爾多瓦第二,格魯吉亞第三,領先於約旦和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Gate將該地區的領先地位歸因於經濟不確定性、對銀行的不信任以及高技術素養,這些因素使加密貨幣在財富保值和跨境轉帳方面具有吸引力。越南在這一視角下再次位居前列,凸顯了其廣泛的零售參與度。

穩定幣仍然是全球加密貨幣商業的紐帶。Gate發現,USDT和USDC在交易量上繼續遠超其他競爭對手,盡管新興的、受監管更嚴格或區域性更強的代幣正在加速發展,但在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間,USDT每月處理超過1萬億美元,USDC每月範圍大約在1.24萬億美元到3.29萬億美元之間。例如,EURC的月交易量在此期間從約4700萬美元上升到超過75億美元,而PYUSD則從大約7.83億美元攀升至39.5億美元。

該公司將這些資金流動置於不斷變化的監管框架中進行分析——歐盟的MiCA穩定幣制度和美國立法勢頭(如GENIUS法案)——同時也考慮了支付巨頭擴展的商戶網路以及主要加密平台的卡連結整合。

至關重要的是,報告分析了通過中心化交易所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法幣"入口"。Gate指出,"比特幣遙遙領先",在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間,法幣購買量超過4.6萬億美元——是不包括BTC和ETH在內的其他一級代幣(約3.8萬億美元)的兩倍多,穩定幣爲1.3萬億美元,山寨幣約爲5400億美元。美國是最大的國家級入口,超過4.2萬億美元,其次是韓國,超過1萬億美元,歐盟略低於5000億美元;比特幣在英國和歐盟的法幣流入份額尤爲突出,分別約爲47%和45%。

截至發稿時,比特幣交易價格爲110,518美元。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過往表現並不代表未來結果。

USDC-0.01%
PYUSD-0.02%
BTC-2.27%
ETH-5.2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