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業界呼籲監管機構採取量子安全措施

robot
摘要生成中

2025年10月6日 01:44:58

隨著量子計算技術對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兆美元數位資產構成嚴重威脅,業界相關人士正敦促監管機構迅速採取行動。

後量子金融基礎設施框架(PQFIF)為監管機構提供了明確的指引,以保護市場免受新興量子風險的影響。該框架警告,若不及時採取行動,可能會動搖投資者信心、干擾交易秩序,並威脅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監管機構研究量子防護策略

PQFIF 是一項全面詳盡的計劃,旨在促使監管機構盡快採取措施,解決比特幣、以太幣和機構錢包安全系統依賴於舊有加密簽名的問題。

報告指出,當與加密相關的量子計算機(CRQC)問世時,這些過時系統將面臨重大風險,因為攻擊者可能利用突發的安全漏洞。

該報告強調了「先收集,後解密」的潛在威脅。儘管目前無法破解,但安全專家警告,有心人士已在收集加密的金融資料。一旦量子計算機足夠強大,所有儲存的資料都可能被一次性解密。

分析師將這一時刻稱為「解密日」,並預測可能比預期來得更早。有些專家認為最快可能在2028年出現,而其他人則認為風險可能延至2030年。

PQFIF 提出四階段策略

PQFIF 的路線圖分為四個關鍵階段:

  1. 引入自動化工具,全面掃描金融基礎設施,發現仍在使用但常被忽視的過時加密技術。

  2. 優先遷移最關鍵、最高價值的系統,如託管解決方案和機構錢包,較不敏感的系統則安排在後期階段。

  3. 提供簡化方法,允許傳統演算法和抗量子演算法在過渡期間並行運作。

  4. 強調嚴格監管的必要性,包括審計、合規期限和透明報告,違規者將面臨嚴厲處罰,以減少機構拖延。

框架建議分階段轉向量子安全系統

PQFIF 強調機構應及早開始遷移,並基於監管機構和業界已認可的標準建立流程。它參考了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於2024年和2025年確立的標準,而非提供實驗性或未經驗證的方法。

路線圖建議分階段進行遷移,而非一次性大規模變更。首階段應聚焦於機構錢包和託管系統,這些系統為銀行、對沖基金和託管機構持有大量比特幣、以太幣等代幣。

次階段應處理銀行間結算和主要支付流等高價值交易,因為這些領域的漏洞可能造成廣泛混亂。

最後階段則處理舊系統和資料檔案,這些系統雖然使用頻率較低,但仍保存著需要長期保密的敏感資訊。

加密貨幣業界已開始採取行動

加密貨幣行業已開始自行採取措施。比特幣開發者提出了一項名為「後量子遷移和舊簽名淘汰」的新提案。該提案計劃廢除現有的數位簽名系統,強制使用抗量子替代方案。新規則實施後,用戶將無法向舊有不安全的地址發送資金,而這些地址在數年後可能被完全凍結,意味著其中的資金將無法移動。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投資加密貨幣具有高風險,請謹慎行事。

ETH-5%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