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ROE,我得承認,這可能是我選股時最常用的指標之一。每次看到一家公司的ROE高達20%以上,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心想這傢伙到底有什麼賺錢魔力?
ROE全稱「股東權益報酬率」,簡單說就是公司賺的錢跟股東投入的資本比起來有多少回報。我喜歡這樣理解:這是在告訴我,公司拿了股東的每100塊錢,一年能變出多少錢來。
公司賺錢能力強不強,看ROE就對了!計算方法很直接:稅後淨利÷淨資產。比方說,某公司淨資產1000元,今年賺了200元,ROE就是20%,相當不錯了。
有趣的是,資產其實包含兩部分:一是股東投入的錢,二是公司借來的錢。適當借錢做生意,ROE反而會提高,這就是財務槓桿的威力。不過槓桿太高也有風險,這點我後面會說。
很多投資人搞不清這幾個指標的區別,我來簡單講:
ROA通常比ROE低,因為資產基數更大。而ROI主要是評估特定投資項目,而非整個公司的表現。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只能用一個指標選股,我選ROE。那些能常年保持20%以上ROE的公司都是好公司。」
但別想當然認為ROE越高越好!這點很多人沒搞清楚。如果分解一下公式:ROE=PB÷PE(市淨率÷市盈率)。
市場普遍認為PE在20-30倍是合理區間。假設PE不變,要讓ROE飆高,只能靠提高PB,而PB過高又意味著泡沫。歷史數據顯示,能長期保持15%ROE的公司都相當稀少,更別說50%這種離譜數字了。
更重要的是,ROE太高往往難以持續。一個行業ROE高了,就會吸引大量資本湧入,加劇競爭,那些沒有真正護城河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經過多年踩坑,我認為ROE選股最好參考這些標準:
想知道某家公司的ROE,可以用Google Finance、Yahoo Finance或各大券商網站。我個人喜歡用moomoo(富途)的股票篩選功能,或是台股可以用wantgoo的排名系統。
看到那些ROE排名最高的公司,別急著撲上去,先分析其持續性和真實性。有時ROE高得離譜的公司可能是因為特殊因素或財務槓桿過高。
記住,選股不能只看一個指標。ROE只是幫你篩掉那些長期效益不佳的公司,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全面考量。投資是場長跑,不是衝刺,找到能持續創造價值的企業才是王道!
10.8萬 熱度
2萬 熱度
1.2萬 熱度
17.1萬 熱度
1441 熱度
ROE到底是什麼?一篇讓你看懂選股關鍵指標
說起ROE,我得承認,這可能是我選股時最常用的指標之一。每次看到一家公司的ROE高達20%以上,我都忍不住多看幾眼,心想這傢伙到底有什麼賺錢魔力?
ROE的真面目
ROE全稱「股東權益報酬率」,簡單說就是公司賺的錢跟股東投入的資本比起來有多少回報。我喜歡這樣理解:這是在告訴我,公司拿了股東的每100塊錢,一年能變出多少錢來。
公司賺錢能力強不強,看ROE就對了!計算方法很直接:稅後淨利÷淨資產。比方說,某公司淨資產1000元,今年賺了200元,ROE就是20%,相當不錯了。
有趣的是,資產其實包含兩部分:一是股東投入的錢,二是公司借來的錢。適當借錢做生意,ROE反而會提高,這就是財務槓桿的威力。不過槓桿太高也有風險,這點我後面會說。
ROE vs ROA vs ROI:差在哪?
很多投資人搞不清這幾個指標的區別,我來簡單講:
ROA通常比ROE低,因為資產基數更大。而ROI主要是評估特定投資項目,而非整個公司的表現。
靠ROE選股?沒那麼簡單!
巴菲特曾說過:「如果只能用一個指標選股,我選ROE。那些能常年保持20%以上ROE的公司都是好公司。」
但別想當然認為ROE越高越好!這點很多人沒搞清楚。如果分解一下公式:ROE=PB÷PE(市淨率÷市盈率)。
市場普遍認為PE在20-30倍是合理區間。假設PE不變,要讓ROE飆高,只能靠提高PB,而PB過高又意味著泡沫。歷史數據顯示,能長期保持15%ROE的公司都相當稀少,更別說50%這種離譜數字了。
更重要的是,ROE太高往往難以持續。一個行業ROE高了,就會吸引大量資本湧入,加劇競爭,那些沒有真正護城河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拍死在沙灘上。
我的ROE選股心法
經過多年踩坑,我認為ROE選股最好參考這些標準:
實用查詢工具
想知道某家公司的ROE,可以用Google Finance、Yahoo Finance或各大券商網站。我個人喜歡用moomoo(富途)的股票篩選功能,或是台股可以用wantgoo的排名系統。
看到那些ROE排名最高的公司,別急著撲上去,先分析其持續性和真實性。有時ROE高得離譜的公司可能是因為特殊因素或財務槓桿過高。
記住,選股不能只看一個指標。ROE只是幫你篩掉那些長期效益不佳的公司,還需要結合其他因素全面考量。投資是場長跑,不是衝刺,找到能持續創造價值的企業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