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的航空股表現相當不錯。頻繁出現集體漲的場景。例如,截至2024年3月28日,American Airlines在一周內上漲了3.87%,United Airlines上漲了3%,Delta Air Lines更是在一周內上漲了4.09%,一個月內上漲了13.8%。
由於經濟復蘇和利率下降的預期,許多投資者開始寄希望於航空公司的業績。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開始發布針對航空行業的積極分析報告,預測到今年下半年,巨大的成本壓力將得到緩解,利潤率將提高。如果消費者的信心和支出恢復,航空旅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這一切都將成爲航空股的利好材料。
航空股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航空公司的股票。市場上任何人都可以進行交易,只需輸入股票代碼即可購買航空公司的股票。
官營航空股是由政府任命的股東和管理層所控制的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的優勢在於內部結構穩定,企業內部不容易出現危機。這樣的股票受到追求穩定利潤的投資者的青睞(例如:長榮航空)。
在香港市場上,也存在中國東方航空和中國南方航空等國有股票,市場的波動受政府管理企業的穩定性影響。
民間航空公司通常由個人投資者或企業擁有和經營,而不是由政府擁有。
與國營航空股相比,民營航空股更容易出現股東變動。美國的西南航空和聯合航空,中國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等都是著名的民營航空公司。
目前,美國航空股正逐漸從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中完全恢復。2020年至2021年間,由於疫情引發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航空公司的股價暴跌,許多股票在最糟糕的時候跌至原價的三分之一。例如,達美航空在2020年初的短短一個月內,股價從59美元暴跌至21美元。此後經過三年的反復波動,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過去一年中,消費者和企業的信任感恢復,這對依賴於循環支出的許多行業(包括航空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在經歷了2022年的混亂後,許多航空公司的股價從10月份的低點開始漲,並在2024年初保持漲趨勢。
航空業界的表現與許多經濟因素密切相關:
1️⃣ 全球經濟的健康性:對航空旅行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在經濟衰退時,消費者往往會削減包括旅行在內的可自由支配支出。相反,在經濟增長期間,可支配收入增加,旅行支出也隨之增加。新冠疫情清楚地顯示了全球經濟衝擊對航空旅行需求的影響程度。
2️⃣ 原油價格與航空成本的影響:燃料費用佔航空公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原油價格直接影響運營成本。價格波動會導致運營成本變化,從而影響利潤率。當原油價格急劇上升時,航空公司需要調整票價以抵消增加的成本。相反,價格下跌可能成爲航空公司的救濟,並可能導致消費者票價的降低。
3️⃣ 利率水平與航空公司的融資:利率在航空公司的融資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利率的波動會影響借款成本。利率漲時,借款成本增加,影響設備擴展和基礎設施開發等資本密集型項目。相反,低利率則使融資更加實惠,可能促進對航空業的投資和增長。
由於這些原因,航空業因難以維持利潤率而聲名狼藉。勞動力短缺、工會罷工、燃料價格波動等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始終威脅着平衡。航空公司的決策者們必須不斷尋找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新方法。
Delta Air Lines (DAL)是美國最大的國內航空公司,但P/E比率僅爲6.6,在估值方面也很有吸引力。航空行業已完全從疫情中恢復,對2024年的前景非常樂觀。目前,幾乎所有覆蓋DAL股票的分析師都將其評爲“買入”或“強力買入”。
重要的是,盡管近期波音737-9 MAX發生了空中事故,安全性受到質疑,但達美航空的機隊中並沒有這種類型的飛機。因此,這場危機幾乎沒有對達美航空造成影響。
過去一年業績來看,達美航空的股價波動很大,但這也是航空股票的常態。在過去六個月中,達美航空的股價從2023年10月底的52周低點30美元強勁漲至目前的45美元左右,但仍未回到疫情前的60美元附近。
長榮航空去年報告了出色的業績。年度合並收益爲2003.57億元,同比增長45%;稅後淨利潤爲215.94億元,同比增長204%;每股稅後淨利潤(EPS)爲4.01元。年度利潤超過過去5年的總和,在收入和利潤兩方面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4年,長榮航空將全力以赴開展業務,2月的合並收益爲165.6億元,同比增長28.58%,創下2月歷史最高業績。旅客收入爲119.2億元,同比增長47.94%,同期間創下歷史最高。1月和2月的合並收益合計爲341.95億元,同比增長21.86%,同期間創下歷史最高。
中華航空(2610)的股價最近持續下跌,但在跌破20元後,短期內下跌幅度擴大,賣壓有所緩解。最近的股價橫盤整理,買方和賣方的爭奪加劇。近幾天股價略有反彈,雖然尚未回到20元的水平,但突破了5日和10日的移動平均線,買方的反擊有所顯現。
由於旅行需求的持續增長,中華航空2023年旅客收入同比增長3.54倍,超過100億元,每股稅後利潤爲1.13元,創下過去10年來第二高的紀錄。在2024年第1季度,中華航空將增加航班以迎接櫻花季節,並關注紅海危機對貨物運輸的影響。通過引進新機型和增加航班數量,旅客和貨物兩個業務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航空業在疫情期間經歷了1400億美元的歷史性損失後,在2023年恢復了盈利。如今航空旅行表現良好,航空股的前景光明。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預計到2040年,航空旅行需求將從疫情前的40億人增加到約80億人,年平均增長率爲3.4%,這將推動航空公司的利潤。預計航空行業的淨利潤將從2023年的233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257億美元。
即使是曾經懷疑的投資者,例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也意識到美國航空公司目前享有的優勢。因此,他在達美航空(DAL)、美國航空(AAL)和聯合航空(UAL)中持有較大頭寸。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開始推薦航空公司的股票。例如,摩根士丹利最推薦達美航空,原因包括高端旅客、商務旅客和國際旅客的比例較高、實質性增長、以及由於擁有煉油廠而進行的部分燃料對沖等等。此外,最近還將美國航空的股票評級從“中立”上調至“超配”,預測目標股價將漲超過35%。
嘛,我個人是喜歡不航空行業。燃料價格的波動、政治形勢、疫情的發生等,受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而且,行業競爭也很激烈,利潤率也很薄。從過去的業績來看,能夠長期穩定增長的航空公司幾乎沒有吧。
最終,我認爲航空股是適合在經濟週期的波動中獲利,或者在大幅下跌時底部吸納等待反彈的交易標的。如果是長期投資,應該選擇更穩定的行業。
10.8萬 熱度
2萬 熱度
1.2萬 熱度
17.1萬 熱度
1599 熱度
航空股票,2024年應該投資嗎?最佳的臺灣/美國航空股票及其股價分析
最近,美國的航空股表現相當不錯。頻繁出現集體漲的場景。例如,截至2024年3月28日,American Airlines在一周內上漲了3.87%,United Airlines上漲了3%,Delta Air Lines更是在一周內上漲了4.09%,一個月內上漲了13.8%。
由於經濟復蘇和利率下降的預期,許多投資者開始寄希望於航空公司的業績。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開始發布針對航空行業的積極分析報告,預測到今年下半年,巨大的成本壓力將得到緩解,利潤率將提高。如果消費者的信心和支出恢復,航空旅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這一切都將成爲航空股的利好材料。
航空股是什麼?有哪些分類?
航空股是指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航空公司的股票。市場上任何人都可以進行交易,只需輸入股票代碼即可購買航空公司的股票。
國營航空股(官營航空股):
官營航空股是由政府任命的股東和管理層所控制的公司的股票。這類公司的優勢在於內部結構穩定,企業內部不容易出現危機。這樣的股票受到追求穩定利潤的投資者的青睞(例如:長榮航空)。
在香港市場上,也存在中國東方航空和中國南方航空等國有股票,市場的波動受政府管理企業的穩定性影響。
民間航空股:
民間航空公司通常由個人投資者或企業擁有和經營,而不是由政府擁有。
與國營航空股相比,民營航空股更容易出現股東變動。美國的西南航空和聯合航空,中國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華夏航空等都是著名的民營航空公司。
航空股的歷史價格走勢分析
疫情前後航空股價的變化
目前,美國航空股正逐漸從疫情帶來的經濟打擊中完全恢復。2020年至2021年間,由於疫情引發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航空公司的股價暴跌,許多股票在最糟糕的時候跌至原價的三分之一。例如,達美航空在2020年初的短短一個月內,股價從59美元暴跌至21美元。此後經過三年的反復波動,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在過去一年中,消費者和企業的信任感恢復,這對依賴於循環支出的許多行業(包括航空公司)來說是個好消息。在經歷了2022年的混亂後,許多航空公司的股價從10月份的低點開始漲,並在2024年初保持漲趨勢。
影響航空股票價格的重要因素
航空業界的表現與許多經濟因素密切相關:
1️⃣ 全球經濟的健康性:對航空旅行需求產生重大影響。在經濟衰退時,消費者往往會削減包括旅行在內的可自由支配支出。相反,在經濟增長期間,可支配收入增加,旅行支出也隨之增加。新冠疫情清楚地顯示了全球經濟衝擊對航空旅行需求的影響程度。
2️⃣ 原油價格與航空成本的影響:燃料費用佔航空公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原油價格直接影響運營成本。價格波動會導致運營成本變化,從而影響利潤率。當原油價格急劇上升時,航空公司需要調整票價以抵消增加的成本。相反,價格下跌可能成爲航空公司的救濟,並可能導致消費者票價的降低。
3️⃣ 利率水平與航空公司的融資:利率在航空公司的融資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利率的波動會影響借款成本。利率漲時,借款成本增加,影響設備擴展和基礎設施開發等資本密集型項目。相反,低利率則使融資更加實惠,可能促進對航空業的投資和增長。
由於這些原因,航空業因難以維持利潤率而聲名狼藉。勞動力短缺、工會罷工、燃料價格波動等各種內部和外部因素始終威脅着平衡。航空公司的決策者們必須不斷尋找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新方法。
美國航空股的推薦股票
值得關注的三只美國航空股
Delta Air Lines (DAL)是美國最大的國內航空公司,但P/E比率僅爲6.6,在估值方面也很有吸引力。航空行業已完全從疫情中恢復,對2024年的前景非常樂觀。目前,幾乎所有覆蓋DAL股票的分析師都將其評爲“買入”或“強力買入”。
重要的是,盡管近期波音737-9 MAX發生了空中事故,安全性受到質疑,但達美航空的機隊中並沒有這種類型的飛機。因此,這場危機幾乎沒有對達美航空造成影響。
過去一年業績來看,達美航空的股價波動很大,但這也是航空股票的常態。在過去六個月中,達美航空的股價從2023年10月底的52周低點30美元強勁漲至目前的45美元左右,但仍未回到疫情前的60美元附近。
臺灣航空股的推薦股票
值得關注的三只臺灣航空股
長榮航空去年報告了出色的業績。年度合並收益爲2003.57億元,同比增長45%;稅後淨利潤爲215.94億元,同比增長204%;每股稅後淨利潤(EPS)爲4.01元。年度利潤超過過去5年的總和,在收入和利潤兩方面均創下歷史新高。
2024年,長榮航空將全力以赴開展業務,2月的合並收益爲165.6億元,同比增長28.58%,創下2月歷史最高業績。旅客收入爲119.2億元,同比增長47.94%,同期間創下歷史最高。1月和2月的合並收益合計爲341.95億元,同比增長21.86%,同期間創下歷史最高。
中華航空(2610)的股價最近持續下跌,但在跌破20元後,短期內下跌幅度擴大,賣壓有所緩解。最近的股價橫盤整理,買方和賣方的爭奪加劇。近幾天股價略有反彈,雖然尚未回到20元的水平,但突破了5日和10日的移動平均線,買方的反擊有所顯現。
由於旅行需求的持續增長,中華航空2023年旅客收入同比增長3.54倍,超過100億元,每股稅後利潤爲1.13元,創下過去10年來第二高的紀錄。在2024年第1季度,中華航空將增加航班以迎接櫻花季節,並關注紅海危機對貨物運輸的影響。通過引進新機型和增加航班數量,旅客和貨物兩個業務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航空股的未來展望與投資策略
航空業在疫情期間經歷了1400億美元的歷史性損失後,在2023年恢復了盈利。如今航空旅行表現良好,航空股的前景光明。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數據,預計到2040年,航空旅行需求將從疫情前的40億人增加到約80億人,年平均增長率爲3.4%,這將推動航空公司的利潤。預計航空行業的淨利潤將從2023年的233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257億美元。
即使是曾經懷疑的投資者,例如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沃倫·巴菲特,也意識到美國航空公司目前享有的優勢。因此,他在達美航空(DAL)、美國航空(AAL)和聯合航空(UAL)中持有較大頭寸。
華爾街的分析師們也開始推薦航空公司的股票。例如,摩根士丹利最推薦達美航空,原因包括高端旅客、商務旅客和國際旅客的比例較高、實質性增長、以及由於擁有煉油廠而進行的部分燃料對沖等等。此外,最近還將美國航空的股票評級從“中立”上調至“超配”,預測目標股價將漲超過35%。
嘛,我個人是喜歡不航空行業。燃料價格的波動、政治形勢、疫情的發生等,受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影響。而且,行業競爭也很激烈,利潤率也很薄。從過去的業績來看,能夠長期穩定增長的航空公司幾乎沒有吧。
最終,我認爲航空股是適合在經濟週期的波動中獲利,或者在大幅下跌時底部吸納等待反彈的交易標的。如果是長期投資,應該選擇更穩定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