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營建股在沈寂兩年多後,終於在2024年2月翻身,這波資金從科技股轉向內需股的流動,讓我不禁重新審視這個被低估的產業。對於營建股,我有些個人見解想分享。
營建股其實沒那麼單一。我們常見的分類有:
營造業:就是那些只做工程施工的公司,像潤弘、達欣工這些。說實話,這些公司業務範圍相對窄,就專注蓋房子,但它們在行業裡是最踏實的那批。
營建業:這些比較全能,從土地開發到房屋銷售一條龍服務,有些甚至還會跨足其他行業。華固、總太、皇翔這些,感覺就是房地產界的大玩家。
台股裡,我特別關注幾支高殖利率股票:
華固(2548.TW) 這支股票真不簡單!不到一年從82漲到170新台幣,翻了一倍!在青安房貸政策下,它如魚得水。我感覺它對未來1-2年房市還是挺樂觀的。
長虹(5534.TW) 值得注意它今年七個新案完工交屋,營收可能突破百億元。去年EPS 6.32元,發5.5元股息,配發率高達87%,現金殖利率4.3%,這種分紅實在太慷慨了!
興富發(2542) 作為龍頭,它已經創下歷史新高。未來4-5年將有4485億元完工案量入帳,這數字聽起來就嚇人。不過我懷疑是不是有點過於激進了?
美股這邊,我對幾家公司印象深刻:
Caterpillar(NYSE: CAT) 這家公司不僅是挖土機大王,還擁有龐大的融資部門。2023年營業利潤率19.3%,比上年高出6個百分點,這成長真誇張!
Nucor(NYSE: NUE) 它當年用更便宜工藝重塑鋼鐵製造,徹底顛覆行業。雖然2023年利潤下滑40%多,但我覺得它的成本控制能力可能讓它在需求低迷時依然能保持盈利。
United Rentals(NYSE: URI) 這家北美最大設備租賃公司十年來收入複合年增長率達14%,每股收益竟然以28%速度增長,數據也太漂亮了吧!
老實說,營建股吸引我的幾個特點:
但我必須強調,投資營建股絕非看起來那麼簡單。房市景氣、政策方向、公司融資能力,都可能讓你的投資天翻地覆。
根據台灣內政部數據,2024第一季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長28.3%,房價還維持高檔。「新青安」政策也刺激了購屋需求。
不過,我也看到一些隱憂:
讓我直說吧,營建股可不是穩賺不賠的。房市供需變化、政策調整(像限購限貸)、公司經營不善、財務危機,都可能讓你的投資大幅縮水。
特別是營建公司普遍槓桿高,一旦資金鏈出問題,後果很嚴重。我建議投資者千萬別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分散投資才是上策。
營建股整體看來,機會與風險並存。在資金充沛和政策支持的環境下,它們可能表現亮眼,但一旦市場轉向,這些股票可能會出現顯著回調。
9.4萬 熱度
9417 熱度
4949 熱度
17.1萬 熱度
5.1萬 熱度
營建股有哪些?我眼中的美台營建股龍頭與投資機會!
台灣營建股在沈寂兩年多後,終於在2024年2月翻身,這波資金從科技股轉向內需股的流動,讓我不禁重新審視這個被低估的產業。對於營建股,我有些個人見解想分享。
營建股類別:比你想的更廣泛
營建股其實沒那麼單一。我們常見的分類有:
營造業:就是那些只做工程施工的公司,像潤弘、達欣工這些。說實話,這些公司業務範圍相對窄,就專注蓋房子,但它們在行業裡是最踏實的那批。
營建業:這些比較全能,從土地開發到房屋銷售一條龍服務,有些甚至還會跨足其他行業。華固、總太、皇翔這些,感覺就是房地產界的大玩家。
美台營建股龍頭:我的觀察
台股營建龍頭
台股裡,我特別關注幾支高殖利率股票:
華固(2548.TW) 這支股票真不簡單!不到一年從82漲到170新台幣,翻了一倍!在青安房貸政策下,它如魚得水。我感覺它對未來1-2年房市還是挺樂觀的。
長虹(5534.TW) 值得注意它今年七個新案完工交屋,營收可能突破百億元。去年EPS 6.32元,發5.5元股息,配發率高達87%,現金殖利率4.3%,這種分紅實在太慷慨了!
興富發(2542) 作為龍頭,它已經創下歷史新高。未來4-5年將有4485億元完工案量入帳,這數字聽起來就嚇人。不過我懷疑是不是有點過於激進了?
美股營建龍頭
美股這邊,我對幾家公司印象深刻:
Caterpillar(NYSE: CAT) 這家公司不僅是挖土機大王,還擁有龐大的融資部門。2023年營業利潤率19.3%,比上年高出6個百分點,這成長真誇張!
Nucor(NYSE: NUE) 它當年用更便宜工藝重塑鋼鐵製造,徹底顛覆行業。雖然2023年利潤下滑40%多,但我覺得它的成本控制能力可能讓它在需求低迷時依然能保持盈利。
United Rentals(NYSE: URI) 這家北美最大設備租賃公司十年來收入複合年增長率達14%,每股收益竟然以28%速度增長,數據也太漂亮了吧!
為什麽我會看好營建股?
老實說,營建股吸引我的幾個特點:
但我必須強調,投資營建股絕非看起來那麼簡單。房市景氣、政策方向、公司融資能力,都可能讓你的投資天翻地覆。
今年影響營建股的關鍵因素
根據台灣內政部數據,2024第一季住宅成交量同比增長28.3%,房價還維持高檔。「新青安」政策也刺激了購屋需求。
不過,我也看到一些隱憂:
投資營建股的風險
讓我直說吧,營建股可不是穩賺不賠的。房市供需變化、政策調整(像限購限貸)、公司經營不善、財務危機,都可能讓你的投資大幅縮水。
特別是營建公司普遍槓桿高,一旦資金鏈出問題,後果很嚴重。我建議投資者千萬別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裡,分散投資才是上策。
營建股整體看來,機會與風險並存。在資金充沛和政策支持的環境下,它們可能表現亮眼,但一旦市場轉向,這些股票可能會出現顯著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