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加密先鋒布萊恩·約翰遜:從Braintree到長壽
布萊恩·約翰遜,這位擁有約4億美金淨資產的億萬富翁科技巨頭,坦言如果他沒有在2013年將其支付公司Braintree出售給PayPal,他可能會將一生完全投入到加密貨幣的世界中。
"如果我沒有出售Braintree,我會完全投入到加密貨幣中,"約翰遜在新加坡的Token2049活動中表示。
從支付先驅到長壽夢想家
約翰遜在技術行業中聲名顯赫,他於2007年創立了Braintree,這是一家移動支付和互聯網公司,年增長率高達4000%。2012年,Braintree收購了Venmo,並隨後以8億美元被PayPal收購,約翰遜因此獲得了3億美元。
在此期間,約翰遜開始對加密貨幣產生濃厚興趣,建立了Braintree與一個交易平台之間的重要合作,以處理比特幣支付並允許商家接受加密貨幣。
"我們是行業中最早採用加密貨幣的公司之一,這一點從我們2013年的著名合作中可以看出,"約翰遜解釋道,並補充說,"我對加密貨幣非常樂觀,然後我們不久後就賣出了。不過,確實存在一個現實,我的整個生活都會專注於加密貨幣。"
網路學校:Web3與長壽的融合
Johnson訪問新加坡的一個原因是推出The Network School,這是他與Balaji Srinivasan共同創辦的項目,後者曾是一個重要交易平台的首席技術官。該爲期三個月的教育項目在馬來西亞的森林城市聚集了150位專注於技術的自由意志主義資本家。
學校代表了向Srinivasan的“網路狀態”(Network State)概念邁出的最具體一步,這是一個基於比特幣的金融系統支持的開放源碼和自由主義互聯網價值觀的物理體現。
這個項目結合了加密生態系統中的兩個基本興趣:在不受既定權威控制的情況下創建獨立國家,以及克服衰老。
"如果我們分析文明的歷史,創新很少來自於鞏固的機構。它來自於外部邊緣,"約翰遜解釋道。"社會中的創新機會通常出現在適當的結構化環境中的小團體中。"
像維塔利克·布特林、布萊恩·阿姆斯特朗、納瓦爾·拉維坎特和弗雷德·威爾遜這樣的知名人物支持網路國家的概念。
藍圖:生物黑客的革命
約翰遜設計了基於他自己的Blueprint方案的訓練、飲食和關於長壽的課程,旨在逆轉他的生物年齡。他的項目“Don't Die”旨在通過特定的飲食方案、基於數據的健康優化和創新治療來幫助其他人延長生命。
"Don't Die社區的很大一部分成員對這個概念感興趣,因爲Srinivasan的思想與我的思想之間存在自然的重疊,”Johnson解釋道。
在同一周舉辦了Don't Die峯會。一位出席的記者將此次活動形容爲類似於一個專注於極端生物黑客生活方式的 cult。
對長壽的加密迷戀
多個加密行業的億萬富翁對長壽表現出興趣並非偶然。羅傑·沃爾(Roger Ver)提到考慮過冷凍保存,而布特林(Buterin)認爲死亡可以被"治愈"。
"老齡化是人道災難,每兩年造成的死亡人數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相當,在殺死之前,它使人們虛弱,並給社會系統和家庭帶來負擔。讓我們結束它",巴特林寫道。
雖然約翰遜不確定這種加密貨幣與長壽之間的聯繫的原因,但他分享了一個理論,即那些已經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技術和加密貨幣專家可能會把衰老視爲另一個可以克服的挑戰。
"比特幣根本上拒絕通貨膨脹,而我根本上拒絕衰老。我們接受這些緩慢的死亡,而我們都拒絕緩慢的死亡",約翰遜解釋道。
生物學上的不朽:一個可解決的問題嗎?
對於約翰遜來說,生物不朽並非僅僅是幻想。他指出,有科學證據表明其可能性:人體的一些細胞可以無限分裂,科學家們已成功將成體皮膚細胞轉化爲幹細胞,而在自然界中,水母Turritopsis dohrnii已證明具備生物不朽的能力。
"生物學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對嗎?這就是水母的重要性,"約翰遜說。"生物學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可以存在不朽的生物,只需要將其應用於我們物種。是的,這是完全可以解決的。"
根據約翰遜的長壽支柱
雖然約翰遜嘗試過諸如血漿輸血等先進治療,但他強調大多數好處來自於基本習慣:適當的飲食、鍛煉和高質量的睡眠。
"我認爲很多人不希望這是真的,因爲那樣他們就要面對一個不舒服的現實:他們並沒有在做這些事情,"他解釋道。約翰遜聲稱他的數據顯示了他的方法的有效性:"我現在的衰老速度是0.64,這意味着,簡化來說,我每19個月慶祝一次生日。"
此外,除了這些基本習慣外,約翰遜每天服用1500毫克的二甲雙胍,已經有四年了,並且積極評價semaglutida (Ozempic),這根據研究顯著降低了死亡風險。
"奧澤匹克是醫學上最大的進步之一,盡管有副作用。它能夠從根本上改變一個人與食物的關係,這爲我們自己開啓了一個新的改變時代,"約翰遜解釋道。
人工智能與人類的未來
約翰遜在多個播客中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在做出比人類更準確的決策潛力的信心。他的項目Blueprint利用算法生成基於健康指標的生活方式建議。
考慮到人工智能將加速長壽治療的研究,盡管他並不認爲這是一種普遍解決方案。他對超智能的思考基於對廣泛歷史視角的思想實驗,類似於我們今天看待印刷術等變革性發明的方式。
"這是一個思考過程,邀請我們反思大多數當前信念是短暫的,並將被取代的事實。這邀請我們對可能的事物以及我們知道和不知道的事情保持謙卑。"
對於約翰遜來說,他的使命超越了個人健康:"許多人認爲我所做的僅僅是健康和福祉。實際上,我試圖回答一個更大的問題:當我們賦予一種超級智能生命時,我們作爲一個物種該做些什麼?"
一些觀察者指出約翰遜的Don't Die運動中存在準宗教的方面,其基本原則是:不作爲個體死亡,不相互傷害,以及不作爲物種死亡 (人工智能風險)。
約翰遜,前摩門教徒,失去了信仰,回應這些觀察時說:"你說得對,關於目標和願景。我的經驗是,消化《不要死》需要時間。質疑我們對存在的所有理解,盡管這在直覺上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