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 虛擬貨幣出金課稅?節稅怎麼做?
虛擬貨幣在全球金融市場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台灣投資者需要懂這些稅務規定。在台灣,虛擬貨幣被看作「虛擬通貨」,就是種投機性高的數位商品,不是法定貨幣。
稅的基本邏輯很簡單。獲利屬於「財產交易所得」,得按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7類繳稅。
> _課稅時機在「出金」那刻,也就是換成真錢進銀行帳戶的時候。_
我們來看看台灣虛擬貨幣的課稅規定。包括境內外差別、計算方式、處理虧損、怎麼申報,還有一些省稅小技巧。
# **什麼情況要繳稅?**
主要分兩種:境內和境外所得。關鍵在於「錢從哪裡來」。
單純持有不出金?不用繳。簡單。
**境內所得長這樣:**
- 錢來自「台灣境內」平台或機構
- 用C2C/P2P服務,透過台灣帳戶收錢
比如說:
1. 從台灣平台把幣換成台幣,轉進台灣銀行
2. 雖然拿到美金,但匯款方是國內銀行,算境內
**境外所得是這樣:**
- 錢來自「台灣境外」的平台或機構
例如:
1. 海外平台直接電匯美元到台灣
2. 海外平台電匯到數位帳戶,再轉台灣
有點奇怪的是,即使在國外平台交易,如果最後透過台灣平台出金,還是算境內所得。這點感覺有點不合理,但規定如此。
# **稅怎麼算?**
**境內所得算法:**
併入年度「綜合所得總額」
> _**出金金額 – 投資成本 / 虧損 + 其他收入(薪水、股息等)**_
這個總額按累進稅率繳「綜合所得稅」。但要注意,投資成本得有證明。沒證明可能很麻煩。
**境內例子:**
李先生2025年:
1. 年薪:120萬
2. 股利:80萬
3. 虛擬貨幣賺了:50萬
總收入:250萬
他就得按250萬繳稅。看起來很直白,但實際操作可能有點複雜。
**境外所得算法:**
併入「個人基本所得額」,包括:
1. 綜合所得總額
2. 海外所得
3. 一些特定保險給付
4. 未上市股票和基金收益
5. 非現金捐贈
超過750萬?超出部分要繳20%「基本所得稅額」。海外所得不到100萬,可以不申報。這點還不錯。
**海外所得例子:**
李小姐2025年:
1. 年薪:150萬
2. 境外所得:300萬
總計:450萬
沒超過750萬門檻,不需額外繳基本稅額。但因為境外所得超過100萬,還是得申報。有點麻煩。
**特殊情況?**
如果基本所得稅額比綜合所得稅高,需補差額。反之則只繳綜合所得稅。
出金解電匯時,可申報「268購買(出售)國外虛擬資產」。這個代碼很關鍵,不要填錯。
# **美國新規影響全球**
2025年1月開始,美國要實施新制度。美國財政部要求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向國稅局報告客戶交易。
2025年起用新的1099-DA表格報告總收益,2026年再加報成本基礎。這會使交易更透明。說實話,這對喜歡隱私的投資者來說不是好消息。
# **省稅小撇步**
**用海外平台電匯美元到台灣外幣帳戶**
小額交易者(5萬美元以下)可選海外平台電匯。手續費有點貴,但1-2天就到帳了。還行。
大額交易者(5萬美元以上)可考慮低手續費平台,不過他們可能會要求資金來源和地址證明。這點有點煩。
最好保存所有記錄。交易、出入金都要留檔。以防萬一,你懂的。
# **常見問題**
**Q1:境內出金50萬才需申報?**
單筆超過50萬,銀行會向調查局報告。但不代表小於50萬就安全。原則上所有所得都該申報。稅局不是傻的。
**Q2:怎麼申報?**
- 境內:財產交易所得(無法證明成本時適用房屋交易的規則)
- 境外:海外財產交易所得
**結語**
加密市場越來越普及,稅務問題也越來越複雜。台灣政府好像正在研究更精確的規定。
全球監管越來越嚴,投資者要密切關注。需要時找專業稅務顧問幫忙。合規投資很重要,但聰明理財同樣重要。畢竟,沒人想繳多餘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