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太的狂野之旅:機構投資者多於零售 - 漲幅背後的真相

我一直在關注以太坊最近的衝鋒,心中充滿了興奮和懷疑。上周26.4%的漲幅突破了$2800 阻力,讓姨太衝向4000美元。但讓我告訴你——這次感覺有點不同。

這是另一場會壯觀墜毀的加密貨幣過山車嗎?還是說姨太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我看到一些模式表明這次反彈更像是機構驅動,而非零售驅動 - 更像是比特幣的穩定攀升,而不是我們習慣的狂野FOMO引發的峯值。

從圖表來看,我們看到"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模式——適度漲伴隨着強勁的衝鋒,而沒有回調。這並不是典型的散戶行爲。市場通過高水平的橫盤交易來消化利潤,而不是爆炸性的峯值和崩潰。翻譯:風險更小,穩定性更強。

未來科技升級 - 值得期待嗎?

以太坊團隊承諾了一些重大變化,但我對他們的時間表並不完全信服:

  1. 降低驗證閾值 - 他們聲稱到2025年將把質押要求從32姨太降低到低至1姨太,收益提高到6-8%。這對去中心化有利,但我以前聽過這些承諾。

  2. 跨鏈流動性整合 - 他們計劃到2025年底統一主網和L2,聽起來很有雄心。他們的目標是$200B 的TVL和90%的跨層成本降低,但實施挑戰被忽視了。

  3. RISC-V架構重建 - Vitalik提出的替代EVM的方案可能爲零知識證明帶來100倍的效率提升。但2025-2030的時間表?我得親眼看到才會相信。

  4. zkEVM主網集成 - 他們10秒驗證和80%更低成本的目標聽起來頗具革命性,但考慮到他們的過往記錄,2025-2026年的時間表感覺過於樂觀。

當然,以太坊基金會最近在執行方面有所改善,但鏈上指標仍然顯示我們離2021年牛市高峯相去甚遠。燃氣費用和交易量仍遠低於那些高點。

ETF因素 - 新遊戲,新規則?

自從SEC去年七月批準以太坊現貨ETF以來,結果一直...令人失望。ETH一直徘徊在2500美元左右,低於許多機構投資者2800美元以上的平均成本基礎。這些大玩家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

然而,黑石集團和其他公司仍在持續購買。這表明他們在進行一場長期遊戲,願意忍受短期損失,以換取他們認爲未來將會有可觀的收益。

事實是,姨太正從一種純粹的技術資產轉變爲一種金融資產。我們正在見證姨太這一資產與以太坊這一網路的脫鉤。機構對燃氣費或每秒交易數(TPS)並不像對姨太作爲多元化投資的關注那麼大。

這種新的機構動態創造了不同的市場結構——一種可能不會遵循我們習慣的繁榮-衰退週期的結構。我們可能會看到一種更爲平穩的增長,伴隨着專業的積累,而不是零售驅動的狂熱後跟隨的投降。

問題不是以太坊的基本面是否證明了它的價格。問題是:這還重要嗎?隨着姨太在傳統投資組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的價格可能越來越依賴於機構的需求,而不是網路的使用。

遊戲已經改變,那些仍然按照舊規則遊戲的人可能會錯過更大的圖景。

ETH1.9%
BTC1.8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