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在幣圈做合約?


前幾天,我刷到一個幣圈新手的動態:“用5000塊本金開10倍合約,三天賺了2萬,這錢也太好賺了吧!”評論區一片“求帶”的歡呼,但我卻想起去年認識的老張——他曾靠合約從10萬賺到200萬,又在兩周後爆倉虧光,最後蹲在交易所門口抽了半包煙說:“這玩意兒,不是賺快錢,是吞命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不想單純批判合約“有害”,而是想撕開它的“暴富濾鏡”,聊聊​​爲什麼那麼多人明知風險還要做合約?它在幣圈生態裏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普通人該不該碰?​​
一、合約的“成癮性”:用“小概率暴利”精準戳中人性弱點
合約交易的本質,是​​用槓杆放大收益(或虧損)的賭博遊戲​​。但它之所以讓人上癮,是因爲它精準拿捏了人性最原始的兩個弱點:
1. “賭徒謬誤”:總覺得“下一把能翻盤”
我有個朋友阿傑,2023年用3萬本金做BTC合約,第一次開5倍槓杆,結果BTC跌5%,直接爆倉虧光。他不甘心,借了2萬加10倍槓杆,結果BTC反彈3%,他又爆倉。最後他甚至抵押了信用卡,直到徹底虧光才停手。
這種“輸了想回本,贏了想翻倍”的心態,就是典型的“賭徒謬誤”——人們總認爲“連續虧損後,好運該來了”,卻忽略了​​合約的爆倉機制是“反直覺”的​​:槓杆越高,爆倉線越近,你以爲“再扛一扛就能反彈”,結果可能只是離爆倉更近一步。
2. “即時反饋”:多巴胺驅動的“爽感”
現貨交易可能需要等幾天甚至幾個月才能看到收益,但合約的波動是​​分鍾級甚至秒級的​​。你開多後,BTC漲1%,帳戶立刻顯示盈利;跌2%,立刻虧損。這種“實時刺激”會不斷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產生“我在掌控市場”的錯覺。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可變比率強化”:當你不確定下一次操作是否會贏時,大腦會持續分泌多巴胺,驅使你不斷嘗試。這正是賭場老虎機的原理,而合約的“高槓杆+高頻波動”,本質上是把這種機制放大了10倍。
二、合約的“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暴富神話”,可能只是幸存者在炫耀
打開幣圈社群,滿屏都是“24小時10倍合約”“空單爆倉200萬後反手多單賺300萬”的故事。但這些“神話”背後,藏着三個殘酷的真相:
1. 大部分“暴富案例”是“幸存者偏差”
鏈上數據平台CryptoRank曾統計過:2024年上半年,全網合約交易者中,​​92%的人虧損,5%持平,僅3%盈利​​。那些在朋友圈曬盈利截圖的人,要麼是平台請的“托”,要麼是用極小倉位賺的錢博關注,真正靠合約實現財富自由的,萬裏挑一。
我認識的幣圈老人老李,做了7年合約,總結出一句話:“你看到100個曬盈利的,背後可能有1000個虧到不敢說話的。”
2. “暴富”的代價可能是“生命”
2023年,某交易所曾爆出“用戶因合約爆倉跳樓”的新聞。更常見的是,很多人爲了“回本”借網貸、抵押房產,最後陷入“虧損→借錢→再虧→跑路”的惡性循環。
我有個大學同學,原本月薪2萬,生活滋潤。2024年他用全部積蓄做合約,結果遇到LUNA暴雷,3天虧光80萬,最後只能賣掉代步車還債,現在還在分期還信用卡。他說:“以前覺得錢是賺出來的,現在才懂,合約的錢,是拿命換的。”
3. 平台才是“最大贏家”
合約交易的手續費、資金費率、爆倉歸攏(即交易所從爆倉倉位的虧損中抽取的部分),都是交易所的收入來源。有業內人士透露:​​頭部交易所的合約業務收入佔比超60%​​,而用戶的盈利,本質上是“從別人口袋裏搶錢”——但市場永遠是“零和博弈”嗎?不,因爲有手續費和爆倉歸攏,其實是“負和博弈”:長期看,所有人的本金總和會不斷減少,最終流向交易所。
三、合約的“真實價值”:它可能是工具,但絕不是“財富密碼”
說了這麼多風險,難道合約就一無是處嗎?當然不是。​​合約本身是中性的,它的價值取決於使用它的人​​。
1. 對機構/大資金:對沖風險的工具
比如,持有大量BTC現貨的機構,可以通過開空單對沖價格下跌的風險。2024年比特幣減半前,很多礦企用合約鎖定利潤,避免減半後價格暴跌導致虧損。
2. 對專業交易者:放大收益的手段
真正的合約高手,不是靠“賭方向”,而是靠“套利”和“對沖”。比如,利用不同交易所的價格差做跨平台套利,或通過期權組合降低風險。但這些操作需要對市場有深刻理解,普通散戶根本學不來。
3. 對普通人:一場“認知稅”
如果你連“K線圖怎麼看”“Gas費是什麼”都不懂,卻想靠合約賺快錢,那本質上是在交“認知稅”。幣圈有句老話:“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你對市場認知的變現;你虧的每一分錢,都是認知不足的懲罰。” 合約的高槓杆,只會放大這種差距。
四、給普通人的建議:合約可以玩,但別“入戲”
如果你實在想嘗試合約,記住這四條鐵律:
1. 用“虧光也不心疼”的錢玩
永遠別用生活費、房貸錢、治病錢做合約。我建議:最多拿“可投資資產”的5%(比如你有10萬存款,最多拿5000),虧光了也不影響生活。
2. 設定“止損線”,堅決執行
開倉前先想好:“虧多少就平倉?”比如5%的倉位,虧10%就平倉(總虧損50%本金)。很多人虧錢,就是因爲“再等等,可能反彈”的僥幸心理。
真正能在幣圈長期賺錢的人,要麼是研究技術的開發者,要麼是深耕某個賽道的投資者。合約只是他們工具箱裏的一把刀,而不是全部。
最後,我想說:
幣圈的魅力,在於它永遠在獎勵“認知升級”的人。合約可以是工具,但別讓它變成“吞噬你生活的黑洞”。與其沉迷於“百倍槓杆”的刺激,不如花時間學習區塊鏈技術、研究項目基本面——​​慢就是快,穩才能贏​​。
BTC0.47%
LUNA0.61%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