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解析加密貨幣領域空氣項目高估值背後的博弈邏輯
加密貨幣領域的"空氣"項目爲何估值高?
在加密貨幣行業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只有華麗網站卻能募集巨額資金的項目。這種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博弈論在背後發揮作用的結果。
這讓人想起美劇《硅谷》中的一幕:沒有營收的公司反而比盈利公司估值更高。投資人的解釋是,有實際收入會引發"多少"的問題,而任何數字都顯得不夠。相比之下,沒有收入反而能激發人們對無限可能的想象。
加密貨幣行業將這一邏輯發揮到了極致:項目越虛無縹緲,籌集的資金往往越多。這並非缺陷,反而成爲了該領域最具盈利性的特徵之一。
現實制約估值
擁有實際可行產品的項目不得不面對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事實。這意味着要直面:
相比之下,僅有白皮書的項目潛在價值僅受限於想象力。這造成了一種怪異現象:實幹項目反而遭受市場懲罰。
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論的核心在於:參與者根據已知信息和自身利益做出選擇。
在加密貨幣融資過程中,主要參與方包括:
對於缺乏產品的項目創始人,最佳策略顯而易見:
表述越模糊,就越難被證僞。功能越少,暴露的缺陷也就越少。
爲何不要求更好的結果
博弈論中著名的"囚徒困境"揭示了人們爲何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選擇。加密貨幣投資也存在類似情況:如果每個人都要求看到可行產品才投資,市場會更加健康。
但是,任何等待的人都可能錯過早期豐厚回報。最早入場的投資者通常獲利最多,即便項目最終失敗也是如此。
因此,每個投資者看似明智的行爲(僅憑承諾就早早入場),卻導致了對所有人不利的結果(重視噱頭而輕視實質)。
夢想與現實的交易
一個僅有Medium文章的項目可以宣稱將徹底變革一切,捕獲數萬億美元的價值。而一個有實際代碼的項目則必須應對:
這催生了所謂的"扯淡溢價"——因完全不受現實約束而獲得的估值溢價。
協同炒作
當難以分辨項目質量時,人們會尋找共同的信號:
沒有產品的項目可以將所有資源用於制造這些信號,而不是進行實際開發。投入營銷的資金越多,在加密貨幣領域就越容易取得成功。
現實案例:無產品的明星項目
加密貨幣領域埋葬了數十億美元的白皮書,這些案例印證了上述理論:
某項目:打造出最狂熱的社區之一,在未推出主網的情況下就獲得了數十億估值。這證明在加密貨幣領域,產品越虛無縹緲,人們就越能將夢想投射其上。
某區塊鏈項目:爲宣稱"每秒處理162,000筆交易"的項目募資3.5億美元,結果上線時每秒僅能處理4筆交易。技術宣稱所需的證據越少,獲得的資金就越多。
某生物識別項目:以"提供生物識別數據換取代幣"的理念,吸引風險投資人投入數十億美元。
這些案例都遵循一個共同模式:承諾越抽象或技術上越復雜,籌得的資金就越多,最終失敗的代價也就越大。
爲何這種情況難以改變
從邏輯上講,投資者應該要求看到可行的產品。但博弈論揭示了這種情況難以改變的原因:
這就是爲什麼沒有產品的項目往往能比真正開發實用產品的項目籌到更多資金。
遊戲規則本身沒有問題,只是有些人過於擅長利用這些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