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33 枚 CGN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關詳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參與方式:
1️⃣ 在 Gate 廣場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CGN 或相關活動(Launchpool / CandyDrop)相關;
2️⃣ 內容不少於 80 字;
3️⃣ 帖子添加話題:#發帖贏代幣CGN
4️⃣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總獎池:1,333 CGN)
🥇 一等獎(1名):333 CGN
🥈 二等獎(2名):200 CGN / 人
🥉 三等獎(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Solayer InfiniSVM突破34萬TPS:硬件加速開啓區塊鏈性能新時代
Solayer的InfiniSVM Devnet:硬件加速打開區塊鏈性能新紀元
Solayer最近推出了InfiniSVM Devnet,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峯值34萬+TPS測試環境。在當前Solana生態仍在4,000TPS水平掙扎、用戶頻繁遭遇交易失敗的背景下,這不只是簡單的漸進式改進,而是性能層次的質的飛躍。
這種顯著提升的背後有什麼技術支撐?
硬件加速:突破軟件優化瓶頸
區塊鏈性能提升已經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過去幾年,性能提升主要依靠軟件架構創新—從比特幣的UTXO到以太坊的帳戶模型,從PoW到PoS,從單鏈到L1+Layer2模塊化堆棧。然而,這條路徑已經逐漸接近理論極限。
這也解釋了爲什麼大多數高性能區塊鏈難以突破萬級TPS的瓶頸。雖然Aptos曾宣稱可達16萬TPS,Sui也有類似高性能主張,但這些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只是理論數值,難以持續穩定運行。根本原因在於通用硬件架構的物理限制—CPU串行處理方式、網路I/O延遲以及內存訪問開銷等。
InfiniSVM採用的RDMA(遠程直接內存訪問)技術,本質上繞過了CPU這一瓶頸,實現節點間直接內存級通信。系統還引入了多執行器並行處理模型,配合SDN(軟件定義網路)進行實時流量優化,從硬件層面尋求突破,代表了行業發展的重要轉向。
兼容性設計與商業價值
InfiniSVM選擇與Solana虛擬機保持完全兼容,這意味着已在Solana生態深耕的開發者幾乎無需任何改動—僅需"換個RPC端點"即可將應用遷移至InfiniSVM。
這種兼容性的商業價值不言而喻。傳統區塊鏈受限於TPS上限,許多應用場景只能停留在概念階段,如高頻算法交易、實時遊戲狀態同步等。InfiniSVM提供的0.01秒確認時間,在多個應用場景中具有突破性意義:鏈遊中的實時交互、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毫秒級結算、AI Agent的高頻自動化交易等,這極大拓展了當前區塊鏈應用的邊界。
混合共識模型:性能與安全的平衡
InfiniSVM採用混合POAS共識模型,試圖在性能與去中心化之間找到平衡點。日常交易通過驗證者網路快速處理,而在出現爭議或異常情況時,以Solana主網作爲最終仲裁依據。這種"高速通道+保險機制"的設計思路非常實用。
這種設計並非全新概念—早期的Polygon設計和各種側鏈方案都採用過類似邏輯。然而,硬件加速方案天然會提高節點運營門檻。雖然RDMA和InfiniBand技術性能強大,但成本和技術復雜度也相應提高,這不可避免地會導致驗證節點網路面臨"中心化"傾向。
這種方案的邏輯很務實:既然硬件加速路徑不可避免地導致驗證者網路趨向中心化,那麼就利用一個成熟的去中心化網路作爲最終安全保障。這實際上是將"性能"和"安全"兩個需求分層處理—InfiniSVM負責提供極致性能,而Solana則擔保最終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Devnet仍處於內部測試階段,區塊鏈狀態會定期重置,網路數據可能出現不穩定,表明距離正式生產環境還有相當工程工作要完成,特別是當系統面對100萬+TPS的極限壓力時。
總體而言,InfiniSVM代表了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要方向轉變—從軟件優化轉向硬件加速,從理論創新轉向工程實踐。Solayer展示的底氣,本質上源於其在"技術路徑"上的前瞻性選擇。實時測試數據顯示,系統已能穩定運行接近10萬的TPS,這一數據令人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