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世界裡,「LTV」這個縮寫時常出現,尤其在 DeFi 借貸、抵押借貸與槓桿操作中。對初入門者而言,LTV 乍看之下很專業,但其實是幣圈風險管理的核心指標。本文將以說明方式帶你了解 LTV 在加密產業的意義、計算方式及潛在風險。
LTV 全稱為 Loan-to-Value(貸款價值比或抵押率)。在傳統金融領域,LTV 表示貸款金額佔資產價值的比例。在加密金融中,LTV 的概念相似;你將某項加密資產(如 BTC、ETH、USDC)作為抵押,然後向平台借出另一種資產。
平台通常會設定最高 LTV,例如 50%、60% 或 75%。也就是說,若你抵押價值 1,000 美元的加密資產,最多可借出 500 至 750 美元。
計算公式:LTV = 借款金額 ÷ 抵押物市值 × 100%
假如你用價值 1,000 美元的 ETH 抵押借出 400 美元,那麼 LTV 就是 40%。LTV 越高,表示借款佔抵押物價值的比例越大,同時也代表風險提升。
在各類 DeFi 借貸平台,每種資產的最高 LTV 不盡相同。波動性大的幣種(如小市值代幣)通常 LTV 較低;而穩定幣或主流資產如 BTC、ETH 則可設較高。
另外,平台還會設定兩個主要門檻:
簡言之,你要讓自己的 LTV 維持在安全範圍,避免被強制清算。
近期市場震盪再次證明,LTV 是加密風險的關鍵之一。2025 年 10 月暴跌期間,許多用戶採用高 LTV 借貸,結果在幣價急挫時遭遇大量強制清算,強制清算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
此外,部分 DeFi 專案允許循環借貸操作,即用穩定幣抵押借款後再購買同種穩定幣持續抵押,這種槓桿倍增操作只要抵押物價格下跌,風險便會成倍擴大。
同時,像 LTV Protocol 等新興專案正致力以更智能的方式管理 LTV,透過自動化策略平衡收益與風險,顯示 LTV 管理的重要性持續提升。
剛進入幣圈的投資者,以下建議不可忽視:
理解並善用 LTV,是每位希望在幣圈長期生存的投資人必修課。穩健槓桿運用、抵押率管理,才能在波動市場中掌握主導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