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於 2008 年由中本聰提出,首個區塊(創世區塊)在 2009 年發布,但直到 2010 年,比特幣才正式進入市場交易。2010 年,比特幣價格幾乎為零,約落在 0.0008 美元。這一年,比特幣歷史上最具象徵性的事件發生:程式設計師 Laszlo Hanyecz 以 10,000 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該筆交易價值約為 25 美元(當時比特幣價格為 0.0025 美元)。
2011 年,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 1 美元,吸引了更多投資人及媒體關注。2013 年,比特幣迎來首次大規模漲幅,從 13 美元一路上漲至 266 美元,雖然隨後出現劇烈回調,但這波漲勢使比特幣從小眾貨幣逐漸進入大眾視野。
2013 年底,比特幣市場價格突破 1,000 美元。隨後,由於政府監管與交易所安全問題,價格大幅修正,但本次漲幅已展現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潛力,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焦點。
2014 年至 2017 年期間,比特幣價格多次出現大幅波動,最低一度跌至約 200 美元,但仍展現明顯回升趨勢。這段期間,比特幣技術持續進步,區塊鏈技術逐漸受到認可。2017 年,比特幣迎來歷史上最劇烈的漲幅之一,年底價格一度突破 20,000 美元。此時,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已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焦點。
2018 年,受市場調整及監管政策影響,比特幣進入熊市,價格大幅回調至約 3,000 美元。然而,隨著比特幣價格下跌,機構投資者陸續進入市場。2020 年,受到全球經濟不確定性與疫情影響,市場普遍視比特幣具抗通膨屬性,機構資金逐步流入,價格回升至 20,000 美元以上。
2021 年,比特幣價格突破 60,000 美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隨著愈來愈多機構投資者及國家認可比特幣為合法投資資產,比特幣市場地位持續鞏固。至 2025 年,比特幣價格突破 126,000 美元新高,不僅成為全球數位貨幣市場的領導者,也逐步被納入傳統金融資產組合。隨著技術持續進化,比特幣應用場景不斷擴大,未來於全球經濟體系中將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