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趙長鵬及其團隊推出了 BNB(BNB),旨在提升加密貨幣交易效率並加速區塊鏈生態系統的發展。
BNB 為多功能代幣,於 BNB Chain 生態系統中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質化代幣(NFT)及支付領域發揮關鍵作用。
截至 2025 年,BNB 已躋身全球市值前五大加密貨幣,持幣人數超過 2 億 2,300 萬,開發者社群活躍。本文將深入剖析其技術架構、市場表現與未來潛力。
BNB 由趙長鵬及團隊於 2017 年創立,最初以 ERC-20 代幣形式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發行。BNB 誕生於加密貨幣市場高速成長期,旨在帶給用戶更有效率且成本低廉的交易體驗。
BNB 的出現不僅為加密貨幣交易者帶來新的選擇,也促進了區塊鏈生態系統的拓展。
在社群與生態系統的支持下,BNB 持續精進技術、安全性及實際應用能力。
BNB 基於全球分布式節點網路運作,無單一機構掌控。各節點協作驗證交易,系統具高度透明和彈性,提升用戶主控權。
BNB 區塊鏈為公開且不可竄改的數位帳本,記錄所有交易。交易整合為區塊,透過加密雜湊鏈結,建構安全鏈結構。所有用戶皆可即時查詢資料,實現無中介的信任機制。
BNB 採用 PoSA(權益授權證明)共識機制,負責交易驗證並防止「雙花」等欺詐。驗證節點須質押 BNB 並維運節點,以確保網路安全並獲得 BNB 獎勵。PoSA 相較傳統工作量證明機制,具備更高能效與優異交易吞吐。
BNB 採行公鑰與私鑰加密機制,保障帳戶及交易:
此一機制維持資金安全和交易匿名性。此外,BNB Chain 生態系統支援多重簽名(Multi-signature)與定期安全稽核,全面提升平台安全性。
截至 2025 年 9 月 10 日,BNB 流通量為 139,187,328.65 枚,總供應量 139,187,325.48 枚,最大供應量 200,000,000 枚。
新代幣透過季度燒毀機制,按交易量銷毀,直接影響供需。燒毀紀錄透明公開,直到總供應量降至 1 億枚。
BNB 於 2025 年 8 月 23 日創下歷史高點 $899.77,受市場信心及用戶採用增加推升。
最低價為 $0.0398177,於 2017 年 10 月 19 日出現,反映早期市場波動。
市場情緒、用戶需求和外部因素共同影響 BNB 價格變化。
點擊查看最新 BNB 市場報價
BNB 生態系統涵蓋多項核心應用:
BNB 與 Chainlink、Google Cloud 等夥伴合作,強化技術實力及市場影響力,為生態系統擴展打下基礎。
BNB 目前面臨下列挑戰:
相關議題引發社群與產業討論,推動 BNB 技術持續創新。
BNB 社群極為活躍,單日鏈上交易量突破 100 萬筆。在 X 平台(原 Twitter),相關主題及標籤(如 #BNB
)常登熱門榜,月均發布量達 50 萬則。價格上漲與新功能發布常引發社群話題熱度。
X 平台(原 Twitter)討論分歧明顯:
市場上漲期間,整體輿論偏向正面。
X 用戶高度討論 BNB 的監管不確定性與生態系統擴展,既展現技術革新潛力,也顯示主流化障礙。
BNB 運用區塊鏈技術重塑數位貨幣,提供公開透明、高度安全與高效的支付體驗。社群能量充沛、資源豐富,市場表現強勁,持續在加密貨幣領域保持領先。面對監管與技術挑戰,BNB 透過創新及明確發展路線鞏固於去中心化技術領域的指標地位。適合各類型用戶參與及關注。
BNB 即「Build and Build」,是一種加密貨幣代幣,主要用於 Binance 區塊鏈上的交易手續費,也廣泛應用於多元數位交易場景。
截至 2025 年 9 月 10 日,1 BNB 價值約 $848.82 美元,價格視市場而浮動。
BNB 用於支付交易手續費、質押、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ing)。並廣泛應用於 BNB Chain 生態系統的 DeFi 領域。
BNB 即 Binance Coin,是 Binance 平台上用於交易和支付手續費的加密貨幣,亦可於其他平台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