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持續加強對加密貨幣項目的審查,讓 Pi Network 的「了解你的客戶」(KYC)合規流程成為監管焦點。Pi Network 的 KYC 驗證系統要求所有用戶嚴格進行身份驗證,但該專案將敏感資料儲存在中心化伺服器,而非由用戶自行管理的錢包,因此帶來嚴重的資料隱私風險。
Pi Network 在市場的特殊定位,更加深了監管機關的疑慮。即使該專案以行動挖礦模式吸引數百萬用戶,主網至今已近六年未上線,長期處於監管灰色地帶。
Pi Network 監管挑戰對比一覽,突顯其高度複雜性:
| 監管問題 | 對 Pi Network 的影響 | 潛在後果 | 
|---|---|---|
| 資料隱私問題 | KYC 資料中心化儲存 | 可能違反隱私法規 | 
| 主網未上線 | 預上線階段長達 6 年 | 監管審查壓力增加 | 
| 驗證者控制 | 驗證節點由核心團隊全面掌控 | 去中心化成效受質疑 | 
| KYC 遷移流程 | 強制身份認證 | 用戶資料隱私風險 | 
監管不確定性導致Pi價格大幅波動,過去一年幣價下跌 85.028%。SEC 對 Pi Network KYC 合規問題的關注,已成為專案發展的關鍵轉捩點。據市場數據,10,000,000 枚 Pi 代幣於 10 月自交易所提出,反映監管環境變動下投資人情緒的轉折。
2025年7月,中國監管機關針對穩定幣與 PI 等加密貨幣相關的潛在非法集資行為發出嚴正警告。深圳市政府特別提醒市民警覺以投資名義進行的詐騙,這類手法常涉及詐欺、賭博、傳銷與洗錢等違法行為。
中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日益嚴格,近期執法數據顯示監管強度持續升高:
| 法律風險 | 潛在後果 | 
|---|---|
| 行政處罰 | 中國用戶遭處罰款 | 
| 刑事追究 | 因非法集資遭起訴 | 
| 資產貶值 | 經非法管道造成經濟損失 | 
| 資料隱私違規 | 個資外洩 | 
PI Network 以 21 億美元市值位居加密貨幣第 56 名,成為重點監管標的。中國監管單位強調,參與未註冊的數位資產專案可能構成非法集資。儘管 PI 以行動挖礦吸引用戶,中國用戶參與該平台仍面臨高度法律風險且無法獲得國內法律保障。
PI 近期價格劇烈波動,從 9 月中旬的 0.36 美元跌至 2025 年 10 月下旬約 0.25 美元,更加驗證監管機關所揭示的金融風險。金融監管機構提醒大眾務必高度警覺,審慎查核加密資產投資的合規性,以降低法律風險。
Pi Network 大規模收集個人資訊,引發用戶及資料保護團體的嚴重隱私疑慮。加密貨幣平台蒐集的個人資料(PI)受 CCPA、GDPR 等嚴格規範,須採高標準保護。一般 PI 與敏感個人識別資訊(PII)的區別,使隱私保護更加複雜。
資料保護法規會根據資料敏感度採用不同防護等級:
| 資料類型 | 監管保護 | 安全要求 | 代表性法律 | 
|---|---|---|---|
| 一般 PI | 標準保護 | 基本措施 | CCPA(加州) | 
| PII | 嚴格保護 | 加強措施 | GDPR(歐盟) | 
| 敏感資料 | 最高保護 | 全面安全措施 | CCPA & GDPR | 
Pi Network 的行動挖礦機制要求蒐集可能外洩的用戶資料。近期產業資安事件顯示,資料防護不足將帶來實際風險。例如 2025年9月,Pi 因資料管理爭議引發疑慮,24 小時內幣價由 0.35 美元跌至 0.28 美元。
資安專家指出,加密平台在面對大量用戶資料時,往往難以建立完善資料保護體系。若缺乏加密、資料匿名化及安全儲存協議,用戶個資極易外洩,可能導致身分盜用、金融詐騙及帳戶遭非法存取,尤其在 Pi 積極進軍主流市場之際。
有。至 2025年10月,Pi Coin 價格為 0.2125 美元,日成交量達 167 萬美元。其價值隨市場需求及社群熱度波動。
截至 2025-10-30,1000 PI 約為 85.26 美元,實際金額以市場行情為準。
可以,用戶可於交易所出售 Pi Coin,兌換成 USDT 或其他加密貨幣,但無法直接提領至銀行帳戶。
截至 2025年10月30日,1 枚 Pi 價格為 0.2595 美元,過去一年整體呈現穩健上升趨勢。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