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作爲美國立法機關關鍵一環的參議院通過了一項意在重啓聯邦政府運作的撥款法案。這一舉動被視爲結束美國歷史上最長停擺的重要轉折點。根據報道,參議院以 60 比 40 票數通過了該方案。
此次政府停擺起因於國會無法及時通過新的持續撥款或財政預算,導致聯邦機構在 2025 年10 月1日起進入停擺。停擺影響深遠,從聯邦僱員薪資延誤、機場航班大面積取消,到糧食援助計劃受阻,皆累及民生與經濟。
該撥款案具有如下特點:延續人民關注的政府運作直至明年1月底,給予部分部門全年資金,並明確 SNAP 糧食援助項將持續運作至 2026 年9 月。值得注意的是,爲達成所需票數,8 位民主黨參議員與共和黨達成聯合支持。
通過這一步驟,參議院基本爲政府重啓掃清了道路——只要衆議院同意並由總統簽署,停擺狀態即可解除。
撥款案目前已送交衆議院,預計最早於本週三下午舉行表決。衆議院議長呼籲議員迅速返回華盛頓即可見其緊迫性。若衆議院順利通過,該法案將提交給總統 Donald Trump 簽署後立即生效,政府重啓步入倒計時。
盡管此次撥款案取得突破,但仍存諸多未解變量:
總體來看,參議院批準撥款案是“重啓政府”進程的重要裏程碑。但瀏覽目前情況,最終能否順利重啓仍取決於衆議院下一步表決、總統簽署情況以及後續預算落實。對於關注美國政治、經濟及國際影響的讀者來說,這一事件在短期及長期均值得密切關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