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E的代幣經濟結構以去中心化和社群共同持有為核心,93.1%的總量直接注入流動性池,剩下的6.9%則由多重簽名錢包專責項目開發。與傳統常見的團隊、投資者及行銷預留不同,PEPE完全摒棄大比例集中分配。
這批流動性池代幣分配後已永久銷毀,確保開發團隊無法抽取市場流動性,落實加密圈所稱的「公平發行」。此機制有效提升PEPE在迷因幣高波動市場中的穩定性。
| 分配組成 | 占比 | 用途 | 
|---|---|---|
| 流動性池 | 93.1% | 交易流動性,LP代幣已銷毀 | 
| 多重簽名錢包 | 6.9% | 開發與市場推廣 | 
即使缺乏傳統代幣經濟架構,PEPE依然展現強勁成長,截至2025年10月市值約28.7億美元。代幣總量固定為420.69兆,無通膨機制,稀缺性明顯。簡約結構吸引偏好透明、無複雜分配規則的投資人,使PEPE在2025年劇烈震盪中穩居市值前50加密貨幣。
PEPE幣堅守純正迷因幣理念,主動避開多數加密項目常用的代幣經濟操作。PEPE於2023年4月上線,未設預售,確保分配公開公平,並未讓早期投資者或團隊成員享有特殊優勢,與許多初始預留高額份額的項目形成強烈對比。
PEPE架構完全沒有銷毀機制,進一步強化透明原則。市面上不少項目藉銷毀提升稀缺、抬高價格,而PEPE始終維持420.69兆原始供應量,無任何人為干預。
更重要的是,PEPE實施零交易稅,投資人可自由交易,不須額外負擔手續費。這種無稅結構顯著強化PEPE市場表現:
| 特性 | PEPE | 傳統迷因幣 | 
|---|---|---|
| 預售 | 無 | 通常5-30%供應量 | 
| 銷毀機制 | 無 | 通常每筆2-5% | 
| 交易稅 | 0% | 常見3-10% | 
簡約理念獲得加密社群高度認同,截至2025年10月,PEPE市值達28.7億美元,即使無創投與行銷預算,仍穩居全球市值前50加密貨幣。事實證明,純社群驅動可長期超越複雜工程化代幣經濟。
2025年,PEPE市值飆升至70億美元,主因來自社群媒體爆發性擴散與病毒式行銷。青蛙主題迷因幣憑藉文化符號和社群互動,在主流平台形成散戶情緒和交易流主導的強烈正向反饋。
巨鯨持續加碼對PEPE成長至關重要,2025年期間,多個大額持倉地址策略性增持。T. Rowe Price將PEPE納入主動型加密ETF,進一步彰顯機構關注。
PEPE市值成長表現如下:
| 階段 | 市值 | 價格 | 核心驅動 | 
|---|---|---|---|
| 上線(2023) | <10億 | $0.00000002986 | 社群初始熱情 | 
| 2025年中 | 28億 | $0.000006832 | 社群媒體爆發 | 
| 2025年末 | 70億 | ~$0.0000166 | 機構入場 | 
技術分析顯示,2025年10月閃崩後,PEPE價格一度跌至$0.00000282,隨後強勢反彈,突破關鍵阻力區。這種劇烈震盪吸引大量短線投機者,而堅實的社群基礎有效防止價格崩跌,展現社群型代幣在加密市場的高度韌性。
PEPE治理核心在於6.9%總量由多重簽名錢包托管。此集中安排賦予匿名開發團隊策略決策權,2025年前後可主導重大項目推進。多重簽名錢包初期需8個指定錢包中5個簽名授權,兼顧安全與彈性。
此治理方式在策略配置上與其他迷因幣明顯不同:
| 治理特性 | PEPE | 其他主流迷因幣 | 
|---|---|---|
| 團隊代幣分配 | 0% | 常見10-20% | 
| 開發基金 | 6.9%多重簽名錢包 | 多樣機制 | 
| 授權結構 | 5/8簽名 | 多為單錢包控制 | 
2023年10月,多重簽名錢包曾轉出約16兆PEPE(當時價值約1800萬美元)至主流交易所,短期內引發市場疑慮。此事件凸顯治理資金操作對市場的敏感影響。
截至2025年10月,PEPE價格約$0.000006832,市值28.7億美元,6.9%治理額度約等同1.98億美元策略資源,可用於交易所上架、市場推廣及流動性支持,持續助力項目成長與應用擴展。
以目前市場趨勢與預測來看,Pepe Coin漲至1美元極不現實,所需市值遠超可預期成長極限。
PEPE動能強,具備通縮特性,但波動劇烈、風險較高,較適合短線投機者而非長期持有者。
Pepe Coin具備成長潛力。若社群持續活躍、市場環境穩健,預計2029年有望觸及$0.00004500。
依目前趨勢與分析,2025年Pepe預計可達到$0.00003485。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