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Figma 2025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記錄:在AI革命中的創新
我剛剛聽了Figma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我必須說他們激進的產品上架策略讓我既印象深刻又感到懷疑。Dylan Field的演講強調了他們驚人的41%的年收入增長,達到了$250 百萬,但我對此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背後潛在的問題感到擔憂。
Figma 在 Config 上推出了四款新產品 - Make、Draw、Sites 和 Buzz,使其產品組合翻倍。雖然在紙面上看起來令人印象深刻,但我想知道他們是否在過度擴張。Field 強調的 “大膽嘗試” 聽起來鼓舞人心,但歷史上有很多科技公司因擴張過快而遭遇困境。
最令人着迷的發展是 Figma Make,他們的提示到代碼的產品。在測試過類似工具後,我很好奇 Make 是否真的有區別,還是僅僅加入了擁擠的 “氛圍編碼” 領域。Field 聲稱他們的設計上下文集成提供了優勢,但執行將決定這是否會成爲真正的競爭優勢。
我注意到的事情是Praveer Melwani關於由於AI推理成本導致的利潤壓縮的警告。這表明在AI能力上的支出將會很大,但可能不會立即帶來回報。當他說“我們預計在短期內利潤會下降,因爲我們在長期內進行投資”時,我的投資警報鈴聲開始響起。
他們在支出超過10,000美元的客戶中,129%的淨美元留存率令人印象深刻,但我對這種情況在競爭加劇下的可持續性表示擔憂。他們在比特幣ETF中持有$91 百萬的事實也引發了對其資本配置策略的質疑——這是明智的財務管理還是不必要的投機?
風險投資者的分階段鎖倉釋放和Field計劃的股票銷售(高達其持股的3.3%)暗示內部人士可能希望逐漸兌現。盡管這些銷售是結構化和透明的,但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中可能會對股價造成壓力。
展望未來,他們對2025財年的收入指引爲10.21-10.25億美元,這意味着37%的增長,但他們的運營利潤率預測表明盈利能力將讓位於擴張。我在欽佩他們的雄心與質疑他們是否在日益競爭激烈的設計和人工智能工具領域過度擴張之間感到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