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美元滑至1.1705,美元強勢反彈壓制降息預期影響

市場關鍵點:美元韌性超過就業數據負面衝擊

歐元/美元於週二回落超過0.48%,目前交易價格為1.1705,較日內高點1.1779明顯下滑。儘管美國勞動力數據修正暗示美聯儲可能在下週會議上實施降息,但美元的意外反彈對該貨幣對構成了顯著壓力。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3月的非農就業人數出現大幅下調,修正幅度達-911,000(約-0.6%)。這一驚人修正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對美聯儲至少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即使在高通脹環境下。

多重數據交匯:通脹與就業報告將主導下一階段走勢

市場焦點現已轉向本週關鍵的經濟指標發布,特別是美國8月份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和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分別將於週三和週四公布。此外,初請失業金數據也將為美聯儲9月16-17日的決策提供額外參考。

預期數據方面:

  • 8月PPI年率預計維持在3.3%不變
  • 核心PPI年率預計從3.7%降至3.5%
  • CPI通脹預計從2.7%上升至2.9%
  • 核心CPI預計持平於3.1%

在歐洲方面,當前經濟日程相對空白,交易者正靜待歐洲央行(ECB)的貨幣政策決定。然而,法國政治局勢持續動盪,儘管總統馬克龍已任命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為新總理,但這一不確定性因素仍為歐元區經濟增添了複雜性。

央行政策分化:美聯儲與歐洲央行預期差異加大

主要市場定價工具顯示,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已顯著增強:

  • 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高達90%
  • 降息50個基點的概率約為10%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ECB)維持利率不變的概率為93%,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僅為6%。這種政策分化預期正逐漸成為影響歐元/美元走勢的關鍵因素。

另一方面,國際評級機構惠譽預計美聯儲將在9月和12月各降息25個基點,並在2026年再降息三次。而惠譽已不再預測歐洲央行會進一步降息,突顯出兩大經濟體貨幣政策路徑的明顯差異。

技術走勢分析:短期弱勢但中期仍保持韌性

從技術面看,EUR/USD形成了看跌吞沒形態,這表明買方動能減弱,賣方正在增加介入。然而,相對強弱指數(RSI)顯示整體動能仍維持看漲,但可能正進入一段盤整期。

多個關鍵支撐位值得關注:

  • 初步支撐位1.1700,已接近當前交易水平
  • 下一支撐位1.1672(20日簡單移動平均線)
  • 更強支撐位於1.1659(50日移動平均線)
  • 中期支撐1.1535(100日移動平均線)

若能重新站穩1.1700上方,則可能挑戰7月24日高點1.1788,突破後將打開通往1.1800及1.1829的上行空間。

歐元基礎知識

什麽是歐元?

歐元是歐元區19個歐盟國家的官方貨幣。作為全球第二大交易貨幣,僅次於美元,2022年歐元佔全球外匯交易總量的31%,日均交易額超過2.2萬億美元。歐元/美元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貨幣對,佔所有交易約30%,其次是歐元/日元(4%)、歐元/英鎊(3%)和歐元/澳元(2%)。

歐洲央行如何影響歐元?

位於德國法蘭克福的歐洲央行是歐元區的中央銀行,負責設定利率和管理貨幣政策。其主要任務是維持物價穩定,無論是控制通脹還是刺激經濟增長。歐洲央行主要通過調整利率實現政策目標,相對較高的利率通常有利於歐元走強,反之則會導致歐元走弱。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每年召開八次會議制定貨幣政策,決策由歐元區國家央行行長和包括歐洲央行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內的六位常任理事共同作出。

通脹數據如何影響歐元?

歐元區通脹以消費者價格協調指數(HICP)衡量,是影響歐元的重要經濟指標。若通脹率高於預期,特別是超過歐洲央行2%的目標,通常會促使央行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脹。相對較高的利率環境一般會使歐元走強,因為高利率增加了該地區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

經濟數據與貿易帳如何影響歐元價值?

強勁的經濟數據(如GDP增長、製造業PMI上升、服務業擴張)通常有利於歐元。這不僅能吸引更多外國投資,還可能促使歐洲央行提高利率,直接增強歐元。相反,疲軟的經濟數據往往導致歐元貶值。

貿易平衡同樣是影響歐元的關鍵因素。正向貿易余額(出口大於進口)通常會使貨幣走強,因為外國買家需要更多該國貨幣購買出口商品。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作為歐元區四大經濟體,其經濟數據對歐元的影響尤為顯著。

免責聲明:僅供參考。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結果。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