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送福,大獎轉不停!Gate 廣場第 1️⃣ 3️⃣ 期秋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5,000+,iPhone 17 Pro Max、Gate 精美週邊、大額合約體驗券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3&refUid=13129053
💡 如何攢成長值,解鎖更多抽獎機會?
1️⃣ 進入【廣場】,點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社群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 必中,手氣再差也不虧,手氣爆棚就能抱走大獎,趕緊試試手氣!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7381
#成长值抽奖赢iPhone17和精美周边# #BONK# #BTC# #ETH# #GT#
港新監管對比:Web3中心之爭加劇 香港借勢引流
亞洲Web3中心之爭:新加坡收緊監管,香港謹慎開放
近期,圍繞"亞洲加密中心"歸屬權的暗流再次湧動。5月30日,新加坡金管局以"零容忍"姿態發布Web3新規,震動整個東南亞加密生態。緊接着,6月4日,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公開歡迎新加坡的Web3企業遷移至香港,承諾提供政策與落地協助。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是對行業的邀請,更是在Web3版圖重塑中的一次"接力"。
Web3從不是單個地區的專屬領域,而是全球金融與技術協同競爭的新戰場。新加坡正在強監管中重構邊界、明確管轄範圍,而香港則在謹慎開放中加速探索。那麼在這場風暴之下,哪裏會成爲資本與創新的避風港?
新加坡:對Web3"重拳出擊"引發行業震蕩
5月30日,新加坡金管局發布DTSP新規,要求所有從事加密代幣相關業務的機構和個人在6月30日前取得DTSP牌照,否則必須停業。這項規定涵蓋了交易平台、錢包服務商、DeFi協議、NFT市場,甚至包括發布加密研究內容的KOL。業界將MAS的三大監管特徵總結爲:無緩衝期、全覆蓋和零容忍。
特別引發爭議的是"營業場所"定義的擴大——即使僅在新加坡"居家辦公"並服務海外用戶,也被視爲監管對象,這讓許多創業者感到"無處可逃"。
6月6日,MAS發布補充說明,試圖緩解部分市場誤解與恐慌。然而,這次"澄清"並未實質放松監管要求:
這次澄清表明,MAS意在精準打擊具有潛在跨境洗錢風險的"境外服務提供者",而非全面封殺Web3行業。但同時,也釋放出明確信號——在一系列信譽衝擊後,新加坡金融監管風格正在從"開放試驗"全面轉向"防風險優先"。這一趨勢可能終結其"亞洲加密天堂"的寬松想象,也使許多初創項目陷入"要麼高額合規、要麼遷移出逃"的困境,預示着新加坡Web3生態正進入合規重塑期。
香港:擁抱Web3,開放監管與政策優勢浮現
與新加坡的監管收緊形成鮮明對比,香港正通過一套更具彈性的合規體系加速擁抱Web3。
自2022年發布《有關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以來,香港逐步落地了包括VATP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穩定幣監管條例、OTC場外交易合規化等核心制度,爲市場提供了明確預期。目前,已有10家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獲得牌照,且明確允許散戶參與交易。
在推進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虛擬資產質押、衍生品試點等多個細分賽道產品創新方面,香港也不再"紙上談兵":
在資本吸引與創業配套方面,香港也在加碼資源投入:
相比新加坡愈發趨嚴的環境,香港此時顯得尤爲"友好",更適合創業者進行市場探索與試驗性創新。
夢與現實:香港是"新中心",還是"過渡站"?
然而,當我們試圖將"香港比新加坡更歡迎加密創業者"作爲一個結論時,仍需對現實保持冷靜。
事實層面看,香港確實釋放出"願意承擔更多角色"的姿態,但行業也清楚,它目前仍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從創業者視角看,"遷移香港"並不是一拍即合的決策,而是"無更優選項下的次優選擇"。甚至有聲音認爲:與其在港新建陣地,不如直接轉向政策寬松、環境成本低的加密友好地區。其他地區的加密舉措也值得關注。
換句話說,今天的香港,更像是新加坡後撤後的"中繼站",而非立即具備全套生態閉環的新樞紐。
結語:港新之爭,只是亞洲Web3生態的一個縮影
監管的搖擺、政策的差異、生態的演化,都是Web3時代資本與創新力量博弈的外在表現。
這一次,新加坡選擇"立規",香港選擇"引流"。從長期看,這並非非黑即白的較量,而是生態定位的分工重塑:新加坡可能演化爲合規資產管理中心,香港則承擔技術試驗場與亞洲資本樞紐的角色。
對於創業者而言,最重要的從來不是押注哪座城市,而是始終保持對政策風向、監管尺度與市場空間的精準感知與快速應變能力。Web3的世界永遠是流動的,真正的"避風港"或許不只在地圖上,更在每一個清醒決策的團隊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