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要實現主流化需要什麼?

Web3在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展,易用性、可擴展性和跨鏈互操作性的改善推動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DAO、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和多鏈應用的採用。用戶現在可以廉價且快速地橋接資產,更直觀地與去中心化平台互動,並獲取越來越多的金融和治理工具。然而,監管不確定性、持續的安全風險以及在成本效率和可擴展性方面的挑戰等障礙,仍然限制着主流採用。同時,傳統金融依然不願放棄其主導地位,只是在嚴格控制的僞去中心化框架內試驗區塊鏈技術。究竟需要什麼才能將Web3帶給大衆呢?

Web3準備好進入大聯盟了嗎?

在過去幾年中,Web3 在用戶體驗、可擴展性和可訪問性方面經歷了顯著的改善,使其從一個小衆實驗轉變爲一個快速增長的全球經濟生態系統。早期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通常需要復雜的設置、笨重的錢包以及較高的技術素養,這爲普通用戶創造了障礙。如今,許多這些痛點已通過直觀的錢包界面、簡化的註冊流程和更接近傳統應用的移動優先體驗得到了改善。與此同時,各個網路實施了如二層擴展解決方案、匯總和高吞吐量鏈等升級,這些都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並提高了確認速度。這些發展共同使得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互動變得更加無縫和易於接觸,吸引了更廣泛的受衆。

最顯著的進展之一是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不斷提高。早期的平台主要是孤立運作,而如今的Web3生態系統建立在橋接、跨鏈協議和互操作性層之上,使用戶能夠快速且低成本地在網路之間轉移資產和數據。這種連接性不僅使用戶能夠更輕鬆地將資本轉移到最有效的地方,還鼓勵了多鏈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發展,這些應用程序可以利用來自多個生態系統的流動性和社區。因此,區塊鏈不再是孤立的環境,而是更大互聯的Web3價值網路的一部分。

這些基礎設施和可用性改進支持了去中心化金融 (DeFi)、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s)、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s)以及跨鏈去中心化應用 (DApps)和智能合約的活動激增。用戶現在可以將資產從許多不同的Web3區塊鏈橋接到跨鏈DeFi協議中,提供流動性、交易代幣、參與治理,或在不同生態系統中與智能合約互動,而無需承擔高昂的成本或延遲。他們通常可以根據速度和效率選擇與哪些鏈、合約和橋接進行互動。該領域的資本流入相當可觀,數十億資金湧入Web3平台,用戶和機構都在探索新的機會。這一增長不僅受到金融投機的推動,還受到數字所有權、治理和去中心化經濟模型的真正創新的推動。

Web3必須克服哪些挑戰才能完全進入主流?如何以建立機構信任並保護用戶而不扼殺創新的方式實現監管透明?在可擴展性和成本降低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取得什麼進展,以支持大規模採用,特別是對於支付和遊戲等高交易量的用例?應用程序如何優先考慮可用性並無縫集成Web3功能,以至於用戶無需理解區塊鏈機制就能受益?如果這些障礙被清除,Web3是否真的可以成爲數字經濟的基礎層,將傳統金融與去中心化系統連接起來,並爲全球數百萬用戶開啓新的參與和擁有形式?

什麼因素阻止大衆採用Web3?

即使在錢包、DApp和去中心化金融的Web3用戶界面上有了巨大的改進,易用性仍然可能是阻礙Web3主流 adoption的最大單一因素。對於許多人來說,與去中心化應用程式的互動仍然需要管理私鑰、設置錢包、處理種子短語以及導航不直觀的界面。這些過程對於習慣於傳統應用程序中無縫、一鍵訪問的主流用戶來說,可能會顯得令人畏懼或過於技術化。直到Web3工具能夠提供與在線銀行或社交媒體一樣簡單的體驗,許多人仍將對參與持謹慎態度。Web3用戶界面中過於技術化的方面需要被抽象化,以消除用戶的學習曲線和負擔。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監管不確定性。世界各地的政府仍在定義他們對數字資產的態度,往往在鼓勵、限制和徹底敵對之間搖擺不定。對於機構而言,稅收、證券法和合規義務方面的不明確規則使得大規模參與風險加大。對於零售用戶而言,對其活動合法性或安全性的疑慮增加了不信任感。在沒有更清晰的全球監管框架的情況下,採納可能仍然是零散和不均勻的。區域或國家的監管方式不適合監管跨越邊界和立法的去中心化協議,而全球協調的國家監管政策往往類似於諺語中的錘子,傾向於將每個問題視爲釘子。由於政策、條件、文化、經濟狀況和氣候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間的多樣性,它們不適合採用一種適用於所有的方式。

可擴展性和成本仍然阻礙着Web3的發展。盡管區塊鏈已經取得了顯著改善,但主要網路的擁堵仍然可能導致交易時間緩慢、交易失敗以及高費用,尤其是在需求高峯期或高波動性時期。這削弱了人們在日常活動中使用Web3的吸引力,例如支付、遊戲或微交易,因爲這些活動需要速度和低成本。盡管如rollups、分片和跨鏈擴展解決方案等創新正在快速發展,但這些技術必須在大規模時證明其可靠性,才能贏得大衆的信任。

安全風險和缺乏信任是主要障礙。黑客攻擊、詐騙和地毯抽走仍然在Web3中普遍存在,重大損失的新聞可能會使潛在的新用戶望而卻步。許多用戶也擔心通過簡單的錯誤失去他們的資金,例如錯誤放置種子短語或將資產發送到錯誤的地址。建立更強的消費者保護、改善錢包恢復系統以及爲項目建立更透明的標準,對於安撫普通用戶至關重要。在Web3能夠保證與傳統金融系統可比的安全和信任水平之前,主流採用將面臨持續的阻力。針對Web3用戶的網路犯罪分子每年都在以規模和復雜性呈指數級增長。

傳統金融會放棄必要的控制,讓Web3展翅高飛嗎?

傳統金融是否會允許Web3蓬勃發展的問題,觸及了去中心化創新與根深蒂固的金融權力之間更大張力的核心。傳統銀行、支付處理商和資本市場長期以來一直受益於其作爲尋租中介的角色,收取費用並強制執行嚴格的參與規則。Web3憑藉其設計,威脅到了這一模式,通過實現點對點交換、去中心化借貸和無許可訪問金融工具。爲了讓傳統機構真正讓位,他們需要接受在他們歷史上幾乎完全控制的領域中,角色的減弱,這一前景與他們的金融激勵相悖。

與此同時,傳統金融的某些部分可能將Web3視爲機會而非威脅。我們已經看到主要銀行在實驗代幣化資產,中央銀行在試點數字貨幣,機構也在進入去中心化金融的流動性池。然而,這些努力通常受到嚴格控制,並融入現有的監管和保管框架中,保持中央權威而不是放棄它。這表明,傳統金融可能會選擇性地採用區塊鏈技術,但僅以維持其主導地位的方式,而不是促進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金融生態系統。

Web3 能否騰飛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去中心化網路是否能夠構建出超越傳統金融的替代方案。如果去中心化交易所、穩定幣系統和 DAO 管理的基金能夠持續提供更好的隱私、真正的抗審查能力、更低的成本、更高的透明度和全球可訪問性,用戶可能會逐漸遷移,盡管面臨機構的抵制。傳統金融可能會被迫適應,否則將面臨失去相關性的風險,就像互聯網侵蝕了媒體、零售和通信領域的守門人權力一樣。Web3 越有效且用戶友好,傳統機構維持獨佔控制的難度就越大。

最終,結果可能不是傳統金融完全放棄控制的簡單案例,而是系統的逐漸融合。Web3可能會發展成爲與傳統金融並行的經濟,吸引那些重視主權和開放獲取的用戶,而傳統系統則繼續服務於那些優先考慮監管、穩定性和國家支持的人們。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監管透明度的出現和公衆對去中心化系統信任的增加,權力的平衡可能會發生變化。無論傳統金融是主動放棄權威,還是通過自由市場競爭被強行侵蝕,Web3的傳播都將取決於其提供人們無法忽視的切實利益的能力。

文章《Web3 要想進入主流需要什麼?》最早出現在 Bitfinex 博客上。

TAKE-2.4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