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CLOB DEX(中央限價訂單簿去中心化交易所)為 Perp DEX(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主流技術架構,穩占超過 92% 市場份額。本報告聚焦 CLOB DEX 生態系,深入解析其在衍生品市場的領導地位、現貨擴張契機及產業挑戰,為掌握去中心化交易趨勢提供專業參考。
本報告採數據驅動分析,聚焦主網已上線且指標可量測之 CLOB 平台;主網尚未上線或處於測試網階段項目將另行標註,不納入核心對比。
短短兩個月內,一家去中心化交易所(DEX)兩度刷新月度交易量紀錄:2025 年 7 月成為首個單月永續合約(Perp)交易量突破 3190 億美元的 DEX,8 月交易量再攀升至近 3980 億美元,創下鏈上交易平台新高。此平台正是 Hyperliquid——其基於自有 Layer1 打造全鏈上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專為低延遲撮合及中心化交易所級吞吐量設計。
儘管 Hyperliquid表現亮眼,產業競爭日益激烈。9 月交易量數據顯示,新興 CLOB DEX 壓力越來越大 —— 不僅延遲表現可比,還祭出更低手續費與強力激勵政策。推動此競爭的核心,是 CLOB 型 DEX 憑深厚流動性結合透明高效價格發現機制,對中心化交易所(CEX)構成實質挑戰。
2025 年,基礎設施提升(L1 效能、Rollup SDK、零知識證明(ZK)基礎設施、高吞吐量數據可用性(DA)方案),加上機構自託管衍生品需求成長,推動 CLOB 從 DeFi 潛力實驗項目,躍升為核心交易基礎設施。dYdX v4、Dexalot 等早期玩家如今不再是市場領導者,令人思考:在此高速演化領域,究竟什麼才是決定主導地位的關鍵?
本報告從交易量、未平倉合約、用戶成長、手續費經濟學、基礎設施選擇五大面向,梳理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競爭格局,並據 2025 年 9 月 DeFiLlama、Token Terminal、Artemis、Flipside Crypto 四大平台數據,完整分析十大主要協議。
本分析核心聚焦目前已上線的十大鏈上中央限價訂單簿(CLOB)平台,數據涵蓋過去 30 天。這些協議因市場份額與未平倉合約規模可觀,成為重點分析標的。
圖 1:30 天交易量市場份額圓餅圖(十大協議:Hyperliquid、Lighter、EdgeX、Aster、ADEN、Drift、Paradex、dYdX v4、BlueFin、Injective)。來源:DeFiLlama,2025 年 9 月 23 日。
2025 年鏈上衍生品交易迎來重大變革:CLOB DEX(中央限價訂單簿去中心化交易所)不僅在永續期貨市場建立壓倒性優勢,也在現貨交易領域佔有特定細分市場。
前 20 大去中心化永續合約協議中,CLOB DEX 市場滲透率 92.04%,30 天交易量達 6070 億美元;非 CLOB 協議同期僅 483.7 億美元。
圖 2:前 20 大 Perp DEX 30 天交易量市場份額——2025 年 9 月 23 日;來源:DeFiLlama;CLOB 協議 11 家,非 CLOB 協議 9 家。
與早期 DeFi 時代截然不同——當時自動做市商(AMMs)主導整體交易。
現貨交易市場則由 AMMs 絕對主導:CLOB 協議現貨交易量僅 12.4%(264 億美元),AMMs 及其他協議高達 87.6%(2120 億美元)。
圖 3:現貨交易量市場份額(CLOB vs AMM)——2025 年 9 月 23 日;來源:DeFiLlama;CLOB 含 Hyperliquid、Aster;AMM/其他類含同期 18 家 DEX。
此明顯落差凸顯 CLOB 架構專業性:衍生品表現突出,現貨市場與 AMM 流動性競爭則面臨結構挑戰,也為產業生態帶來重大未開發機會——CLOB 若能取得現貨市場可觀份額,目標市場規模與收入潛力將大幅擴張。
圖 4:各 CLOB DEX 協議未平倉合約規模(百萬美元)——2025 年 9 月 23 日;來源:DeFiLlama;Paradex 未平倉合約數據來自協議前端;BlueFin 因資料缺口未計入。統計後,Aster 已躍升為未平倉合約規模領先平台,圖表中 Aster 數據為加速成長前特定時點。
Hyperliquid 在鏈上 CLOB 未平倉合約規模居冠,約 147.7 億美元(佔 81.56%);Lighter(11 億美元,6.07%)、EdgeX(10 億美元,5.52%)、Drift(5.469 億美元,3.02%)緊追。Paradex 未平倉合約 2.55 億美元(1.41%)、dYdX v4 2.21 億美元(1.22%)、ADEN 1.95 億美元(1.08%)。Injective、Aster 分別僅 1500 萬美元(0.08%)、700 萬美元(0.04%)。
未平倉合約(OI)不只是「面子指標」,除衡量交易量,更反映資金規模與風險敞口。高未平倉合約搭配高交易量,代表市場流動性深、持倉規模大,機構參與度高。反之,低未平倉合約與低交易量多見於散戶短期活動(如挖礦領空投、投機資金流動),或新興協議流動性累積階段。
Hyperliquid 未平倉合約佔比 77%(註:此數據為全 CLOB DEX 未平倉合約總額占比),展現其深厚流動性護城河與強大網路效應——流動性吸引更多流動性,大資金交易者傾向選擇點差小、滑點低的平台。
需要注意,過度集中格局可能帶來系統性風險:若 Hyperliquid 出現故障或安全問題,整個鏈上衍生品市場恐受影響。
理想市場格局為未平倉合約在多家 CLOB 平台間均衡分布,以提升市場抗風險能力。加密貨幣領域歷史事件(如 FTX、Mt. Gox、Terra 崩盤)已證明,過度集中加重系統性風險,甚至引發市場危機。
Hyperliquid 用戶成長成熟且持續,獲機構認可。Aster 用戶激增可能受趙長鵬(幣安創辦人,近期加入顧問)推動及高額激勵,長期用戶活躍度仍待觀察。
dYdX v4、Drift 作為早期入局者,雖用戶規模不大但留存率高,可能來自早期市場定位。
月度手續費揭示 CLOB 生態不同平台獲利效率與競爭定位差異。六家協議損益分析顯示,絕對收入與手續費取得率各異。
2025 年 9 月月度表現:
2025 年 9 月手續費取得效率:
註:ADEN 手續費為基礎設施 / 開發者費用,非直接交易手續費。
六個月收入趨勢:
高效手續費模式:
此模式手續費占交易量比高、獲利效率突出。dYdX v4、Aster 取得率最高(1.28%、1.14%),反映其服務高端用戶或競爭壓力較小。
特別是,Aster 高取得率可能受高額獎勵吸引「激勵型用戶」——即使競爭加劇仍維持較高手續費。dYdX 憑品牌優勢,服務重視平台可靠性與執行品質的忠誠用戶,取得穩定手續費。若未來獎勵減弱,Aster 手續費可能回落;dYdX 則因用戶黏著度與信任度得以維持。
規模驅動模式:
此模式以高交易量及競爭力手續費率,規模優勢換取可觀絕對收入。Hyperliquid 0.20% 手續費率展現競爭性定價,規模優勢下絕對收入(6893 萬美元)遠超其他對手。
基礎設施收入模式:
此模式專注後端服務/合作夥伴獲利,聚焦企業級(B2B)基礎設施貨幣化,而非直接向用戶收取交易手續費。ADEN 後端收入不斷成長(合作夥伴開發者費用),未採消費者(B2C)交易手續費模式。
成熟協議手續費取得率普遍下降(Hyperliquid 月環比降 39%),反映零手續費競爭者(如 Lighter,月交易量 1330 億美元,手續費 0)壓力,壓縮全產業利潤。Lighter 仍向做市商、高頻交易者收費。此趨勢或暫時,待手續費策略調整;若未來成本趨同,部分激勵驅動交易量將回流至執行效率更高的平台。
無損益表資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