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理戰大師課
其實我原本不打算寫這篇文章。內容資訊量極大,原本就是我最核心的武器。不過既然提及,就乾脆全盤公開。
一起來進入加密行銷的領域——心理戰專家級課程。
如果你還不清楚「心理戰」是什麼,那表示你的成年人生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被操控。
歡迎來到迷因戰爭時代。
Milady
先來談談 @ Kalshi。這不是 FUD,我很認可他們的操作,只分享我個人的觀察與想法,沒有任何定論。
隨著 memecoin 熱度減退,預測市場開始受到矚目。一些 KOL 帶動討論,其中一位就是 @ j0hnwang。
預測市場確實比 memecoin 公平。memecoin 是 1 對 1000 的搏殺,但預測市場多少有點勝算。不過,加密圈玩家本性始終偏好「幣」,這一點從沒改變。
於是問題來了:不發幣,怎麼從 memecoin 市場搶到資源,還能順勢挑戰像 @ Polymarket 這樣的巨頭?
答案就是:心理戰。
過程如下:
新聞頁面大幅標榜「加密圈 KOL 入職 Kalshi」?
事件包裝成行業大新聞,好像 Kalshi 挖到的是 Google 或 Apple 的高層。
這是一場簡潔但高超的心理戰,把平凡的人事異動變成產業級的行銷事件。
Kalshi 不僅僅是入圈,而是把這個動作塑造成產業規則劇變。
他們斥資集結媒體、研究員和 KOL 聯手造勢。一場招聘,催生全網話題,Kalshi正式跨足加密圈,就像市值巨頭 FAANG 進軍新領域般引人注目。
極簡且強效的心理戰:公告精心規劃,變身為大規模市場推廣行動。
John Wang 真的是 Kalshi 的市場負責人嗎?
再來談談 ai16z。
這一次操作極其巧妙,一度讓我(以及無數人)對 Crypto x AI 的未來充滿期待。
他們的策略如下——
接著就是產品發布:Eliza AI Agent。
產品一上線,GitHub 直接空降榜首,時機把握得當、炒作到位。
Shaw 高調現身
但本質上,這只是給 GPT 加上一層殼,前端串接主流大型模型 API,技術本身並未突破。
有多少人真的在乎產品本身?答案是沒有。只要可用、氛圍夠熱,大家就會買單。
這場心理戰的核心早就超越技術,重點在於敘事。
加入 ai16z DAO 成為身份象徵。就像早期手戴勞力士一樣,變成「ai16z partner」即代表成功。於是吸引頂尖大學開發者與強力資金玩家入場。
DAO 市值最高曾達 25 億美元(但流動性極度稀缺)。飛輪開始轉動——熱度帶來流動性,流動性吸引更多投資,投資再創造新一波熱度。
隨之而來的問題:如何套現又不影響價格?
答案是:根本不直接套現。ai16z 把技術「賣」給其他 AI-Crypto 專案,換取高達 10% 的 pre-TGE 配額,交換行銷資源。
結果,就是一大批半成品 AI 專案蜂擁而出。先炒高、再拉盤,最後只剩一地雞毛。
Shaw 套現完白撿 AI 專案時的表情
這套心理戰術確實有效。流動性被收割,現在 ai16z 又計畫二度重返市場。
規律其實很簡單:一次性招數不能重複奏效。
只要大眾察覺套路,舊玩法就立刻失效,市場會立即追逐下個話題。因此同質化專案不斷炒作那些陳腔濫調的 buzzword:
還在掛這些詞的團隊,代表仍停留在上輪循環。現階段加密市場,沒有實質產品落地,單靠炒作已毫無意義。
現今的加密行銷,不再是一般廣告,而是徹底的資訊戰。
敘事就是武器,參與者則是彈藥。每次公告、合作甚至衝突,背後都是搶奪心智的戰役。
領先項目早已不只是銷售技術,更是高段心理戰:用故事、迷因、策略,引導目標用戶信任並跟隨。
而且各個團隊的遊戲規則完全不同。
因此,想在這個市場搶下占有率,必須具備戰鬥力。打造團隊,就像古羅馬主帥集結大軍備戰一樣。
在加密領域,競爭就是戰爭。
「Si vis pacem, para bellum.」
渴望和平,必先備戰。
我:擊敗幕後聯盟後的勝利姿態
你要擊敗的,是競爭者而非社群。真正的戰友,是那些全力挺你的夥伴。